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结合”转化后进生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4 20:53:2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要形成一个学风好、班风好、纪律严明、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必须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主动把学生家长和少先队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全面、细致地了解后进生,这仅仅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要真正转化后进生,单凭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把学生家长和少先队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努力。


   一、班主任和学校教师配合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和学校其他教师配合,有利于密切二者的关系,融洽彼此感情,能够使班主任教育和其他教师教育相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每期的教育计划、班务工作计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及安排等,我们都主动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并经常和他们一道分析班集体现状,及进找出后进生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可以这样说,班上后进生的转变,不仅是班主任努力的结果,而是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比如,本期班上有个同学,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不久,他纪律松懈,常恶作剧,欺负小同学,有时还在课堂上做怪相。对此,我主动找该同学谈心、交换意见,通过我和其他教师配合对他真诚的帮助和教育,不久,他终于改掉了缺点,期末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二、班主任与家长协调配合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主动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可以使班主任通过学生家长,经常地、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情况,有利于搞好班主任工作。因为学生往往在学校在家庭的表现是不一致的。一个在校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在家庭不一定就是一个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孩子。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有利于保持班主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学校班主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而学生家长的教育则是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性很大,有时甚至和班主任的教育相矛盾。如果班主任不保持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和协调配合,那么班主任教育将事倍功半。班主任应该怎样与学生家长配合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处理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是联系学生家长的纽带和学生家长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对待学生家长,尤其是对待差生的家长,一定要热情主动,语言亲切,切忌讽刺、训斥,甚至拒人于千里之外。第二,尽量不请学生家长到学校。我们不说学生在校出了问题就请学生家长是教育者工作的失职,但至少可以说是教育方法欠妥。因为这既影响了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又有损于学生家长和学生 本人的自尊心。我还认为,请学生家长到校应是在学生有了进步之时,不应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第三,坚持家访但不告状。班主任家访应当着学生本人向家长如实汇报学生的成绩,诚恳地指出需要克服的问题。这样学生本人心悦诚服,家长也易于接受并能积极配合,同时也可以加深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这无疑有助于差生的转化。


   三、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相结合转化后进生


  少先队是在共青团的直接领导下,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这和班主任的教育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因而加强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教育相结合,可以扩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范围,充实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也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在班主任工作与少先队工作的结合中,班主任应主动配合学生少先队工作,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每次活动的教育要求。在活动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引导。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可以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也使后进生从中受到教育,起到潜移默化和自我转化的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班主任与学校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和少先队教育相结合,转化了一个个后进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年来,曾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辅导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