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封书信 多种启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4 20:52:2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封书信 多种启示  
河北省武安市实验中学 李成山 徐海峰  
  
  徐老师:
  您好!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咱班同学心中,同学们不止一次地想向您谈谈,却欲言又止,今天,当别的班的同学再次向我谈及您上的课是那么生动有趣、颇受欢迎与好评时,我终于鼓足勇气向您提出这个问题:徐老师,您作为咱班的班主任,为什么对待别的班的同学是那么和蔼可亲,又富于幽默感,而对待您自己班的同学却是另一种态度呢?尤其是在您的政治课上,您对我们是那么严厉,难道就是因为您是我们的班主任吗?……
  学生:X X X
  X年X月X日
  读完这封情真意切的来信,我陷入了深思。事实的确如学生所说,可我是从心底里真正喜欢自己班的学生呀!然而,他们不是在老师和颜悦色的关爱中成长,而是在心惊胆颤中接受教诲。经过批复思付,我终于悟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适得其反的原因,就是于自身没有做好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角色的转换工作。这是我们大多数年轻班主任常犯的一种“职业病”。
  下面,我就班主任在班务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可过分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搞好班务、教好学生。然而我在本班授课时却忽略了“教好学生”这一环节,过分强烈的责任心使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班级管理上。课堂上面对一张张稚嫩而熟悉、可亲又可爱的面孔,我常常表情严肃,甚至是严厉。尽管学生对学习已经非常认真,一丝不苟,我仍是不满意,还是瞪大眼睛盯着每一位学生的一举一动,稍有差错,便记在心上,找时机大批特批。讲课时过分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处于一种情绪紧张和心理压抑的状态,这种极不协调的课堂氛围,严格地削弱、限制了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思维活动,班主任的另一半任务——“教好学生”便不能完成。因此,要变严厉为严格、变冷淡为热情,去掉过分的苛求。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但不可过度,在授课时抛开班主任的心境,代之以任课教师的角色,课堂效果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做班务工作不可急于求成
  欲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初次担任班主任的年轻人往往有一个愿望:当最好的班主任,带最好的班集体,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我也不例外,一直盼望着本班学生能以自己的班集体而骄傲,也因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而自豪。我以此鼓励全班同学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当我在辛勤工作、付出心血之后,便一心想着这个愿望能够立竿见影,迫不及待地要把理想变成现实。岂知,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默默付出是持持久的过程,同样,得到相应的回报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培养一个先进集体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况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本身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求胜心切,到头来只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教育规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三 班务工作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个班集体内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上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一定自我意识、情感和性格的个体,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他的成长过程也带有阶段性,决不能用同一种管理模式或教导方式对待所有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因材施教,因时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先要用较低的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言行,对这些学生要循循善诱,忌用训斥责备的口吻,应更多地向他们倾注爱心,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现代人倡导“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些教育的至理名言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
  四 班主任的工作情绪和教学情绪不能混为一谈
  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由于班务工作琐屑而繁杂,产生不良情绪在所难免。关键在于班主任要能够合理地控制情绪,即授课有授课的情绪:严谨而热情。排除一切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切不可“喜怒无常、喜怒无度”,也不可迁怒于人,更不可因班务工作影响或左右正常的教学情绪。
  以上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经验教训,概括地说便是,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要胜任班务工作,也要胜任教学工作,二者缺一不可。我相信:一个素质较高的班主任,应当、而且能够凭借班主任职务这一优势,不是削弱、而是极大地增强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限制、而是更好地发挥本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最终达到班务管理和教学工作“双佳”之境界。
  (责编 丁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