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惩戒没有必要吗? |
作者:陈丽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6 12:59:31 文章录入:明月松间照 责任编辑:蓝星 |
|
惩戒没有必要吗? 陈丽雅 现在大家比较喜欢阳光一些的教育手段,比如:表扬、鼓励、赏识、宽容、理解、关心、爱护,等等。比较反对对犯错误的孩子实施惩戒手段,而且对“惩戒”一词也是讳莫如深,不敢说,也不敢碰,犹如“山中遇虎”。 我觉得这也没有必要。会犯一些小错误是小孩的天性使然,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改错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犯错的过程和体验是孩子今后能更好地为人处事的经验的积累。小孩在其成长过程中不犯错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有,那也太完美了,过于完美难道就是好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可见,小孩犯错是难免的,也不见得一定是坏事。但对于屡犯错、屡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屡说、屡教都不改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采取适当的惩戒手段是必要的。比如美国父母碰到这种情况,就会对孩子罚站、面壁思过、取消吃晚餐的资格、被关在黑房间里等等,惩戒时间的长短根据犯错的程度和次数而定。其中“关黑屋子”这一惩罚方式对孩子的心理也是一个考验,单独面对黑暗的环境,孤独、恐惧感油然而生,无法抵挡,胆小的孩子心理难以承受。这种惩戒对孩子的体验是消极的,其惩罚力度和强度绝不亚于中国父母用手掌打孩子屁股一顿。由此可见,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不管是中西方,惩戒是需要的,尤其对那些顽皮的孩子,屡教不改的孩子,靠说理无效的孩子。 可有的人“一叶障目”,一味地鼓吹“温情脉脉”地对待孩子,好像我们的孩子全都是瓷器,一碰即碎似的,对孩子保护有加、关怀备至,殊不知这样也造就了现代孩子的“脆弱病”。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做错了事,老师稍微批评一下,或有的干脆还没开始批评,孩子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地掉个不停,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老师的教育工作根本无法开展。而大人们也是又安慰又保护,却不问问孩子到底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我真担心,把孩子保护得像温室里的花朵似的,长大后该怎么办?经受得了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打吗?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差,性格如此脆弱,怎么担得起创造人生、建设家园的责任?难怪见诸报端的小小年纪动不动就跳楼、割腕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我们的教育手段是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扬、鼓励、赏识本身没有错,是对孩子极好的激励手段,能激发孩子对自己、对生命的自信和热情,宜常用多用。但我们在充分认识到这些激励手段的作用的同时,是否无意识之中与必要的惩戒手段对立起来了?其实惩戒手段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有时是激励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应该说,激励和惩戒是相辅相成的,各自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只要你用得对人、时、地,惩戒会发挥令你意想不到的作用来。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不思上进,上课瞌睡,下课游玩,作业不做,常得鸭蛋,令所有的老师头疼,又拿他没办法。新来的班主任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有一天瞅准时机,故意当着办 是啊,这位班主任教育孩子的火候把握得多么恰到好处!他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的不是温和说教,而是反面刺激,正好激起了学生的斗志,他因此成功地造就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成功,当然他的姓也不必倒过来写。 所以我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