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
作者:xiaomx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0 10:52:25 文章录入:xiaomx 责任编辑:蓝星 |
|
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随着社会向纵深的发展,交际日益频繁,作为交际的主要方式口语交际自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改革紧握时代的脉搏,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总目标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课程把口语交际的能力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于是,各学校都纷纷加强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但是口语交际教学并不是说那么简单真正实施起来需要不断的反思与调整,才能更好地把它落到实处。 一、 对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 (一)、存在形式化与表面化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老师们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各种的教学形式。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一步到位的,它总是要遵循不断的发展调整才能完善的规律。当前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笔者曾看见这么一个课前十分钟演讲。上课铃响了,轮到当天演讲的3号同学嬉皮笑脸地走上讲台,台下的同学马上发出一阵哄笑。3号同学不好意思地把头转向课室外,半天没说出一句话。台下的老师和同学有点等不耐烦了不断地催促他,可是3号同学还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3号同学匆匆说了一个谜语就下去了。整个过程花了差不多十五分钟。利用课前十分钟演讲这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来是很好的,但如笔者所见的课前十分钟演讲其效果又会得到保证吗?学生进行演讲前老师倘能先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实施起来的效果也便就更好地落到实处了。 除课前十分钟演讲外,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老师们最常用的形式就是讨论。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讨论这种形式倍受青睐。但现在讨论很多时候存在着为了讨论讨论留于形式化的问题。其中一种情况如:某老师在教《斑羚飞渡》这一课时,让学生讨论:镰刀头羊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呢?学生马上展开讨论,可是才讨论了两分钟,第一个发言的学生也还没说完。老师就让学生停止了。另一种情况则是:当老师要求讨论时整个班热闹非凡学生都仿佛很积极地讨论,但只要你仔细一听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趁讨论之机在谈笑说一些与讨论的主题毫无关系的笑话。以上的两种讨论形式都不利于进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二)、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情境的创设 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倡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的老师便 争先恐后地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纷纷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但现在某些地方存在一些矫揉过正的现象。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错误地认为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搞就是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结果导致学生形成了一种放任自流的现象。 笔者也曾经上了这么的一节课,那是给学生讲授《纸船——寄母亲》一课。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诗歌的语言写得怎样?”学生先是傻愣了一会,然 还有的一种情况是老师欠缺了对情境的创设。如:某老师在讲授《荒岛余生》的时候,直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请仿照课文中的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学生拼命在想他们过去或现在遇到些什么挫折呢?又怎样把它按借方和贷方这种格式来写呢?这样的任务在上课短短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即时粗略完成了也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倘若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景学生的可操作性就会强多了。 二、 对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一)、增加内涵,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生成能力 从语言学习理论角度而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发展起来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的阶段性目标有关阅读的目标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按照教学要求,安排每周一次的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摘抄其中的优美句子或写读后感,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文佳作中得到人文关怀,使自己的思维认识、审美情趣得到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也得以提升。当然阅读的时间要更充分,不能局限于阅读课那短短的几十分钟,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养成勤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范围要更广泛不一定要局限于诗歌、寓言、故事、小说这些语文范围内的,还可以涉及到其他所有有利于自己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阅读物。只有肚中有货,才能从“我想说”转化成“我能说”。 (二)、重视朗读,努力提高学生口语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朗读对理解句子含义的重要作用,但我们清楚其实朗读不仅对理解句子的含义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训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感染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训练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要敢于下水给学生范读。因为上课的 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评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多鼓励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评价,互相比试朗读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口语表达的情感性。 (三)、通过设定句式的方法,努力提高口学生口语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不是先天习得的,它跟后天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可以通过设定句式的办法,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抓手,也从而解决了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的难题。我们不妨借鉴余映潮老师在《纸船——寄母亲》这篇文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让学生掌握对诗歌中文字较好、意境较美、含义较深刻、手法较生动的句子的品味、揣摩的方法。这是一个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较大的题目,学生常常会出现即使心里明白也不知该从何说起的现象,所以往往会导致学生的答案是支离破碎的。怎样才能把学生支离破碎的答案串成珍珠呢?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了品味文章句子的方法。 (四)、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心理学界所公认的,如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的问题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它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当然,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智能水平并遵守教学原则。所以我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时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如:像上文提到的讲授《荒岛余生》的时候,直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请仿照课文中的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学生一时难于回答。但是,老师若能换一种方式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种情景:小明这一次中段考考砸了,请你用鲁滨孙的方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鼓励小明重拾信心。学生就会因为有了情景,有了对象,把一道较难完成的题目轻易地完成了。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良好素质的其中一个表现。相信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踏踏实实地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创新,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定能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书目: ①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 余映潮 《纸船——寄母亲》教学创意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