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课程中如何进行阅读实践效果评价
作者:云朵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9 15:41:05  文章录入:wangyalan999  责任编辑:蓝星

新课程中如何进行阅读实践效果评价

成都高新和平学校   王亚兰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深刻认识到正确的阅读实践效果评价在学生阅读实践活动中往往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通过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小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新的教学过程。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注重阅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既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后进行自制资料集的制作,从自制资料集的检查中可以发现学生阅读的认真度、容量、知识面。为了把学生平时阅读的发展过程清晰地记录下来,我制作了一张课外阅读发展评价表发给学生,评价内容包括阅读书籍的类别、数量、读书笔记写作量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按月填写表格,通过月底资料集的检查,可以核实评价表的自我检查的真实性。在进行这样的评价后,就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进程,促进学生的阅读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在本期开展“古典小说名著的阅读活动月”中,在月底的评价表检查中,可以检查出优、中、差三类学生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数量有所不同,优生阅读量为三本,后进生也至少读了一本,这样可以通过比较来激励学生课外积极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

二、    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过去的课程评价中,由于强调一元价值在评价中的作用,较少吸纳其他价值观点而显得封闭。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阅读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要考虑到主体多元、价值多元、方法多元,在多元中寻求平衡,尽可能吸纳各方的观点以求得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价值判断更为合理。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红岩》中,要求学生在课外自己阅读的时候,通过阅读发展评价表,来进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自行组织小组学习,并进行小组内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评价者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必须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活动中还要不断地与评价主体甚至与被评价者进行观点、意见和信息的交流,进行沟通和融合,使评价活动在动态中不断完善,让学生更能深刻地了解红岩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涵。通过多元化评价,提供阅读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不断调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的阅读目标更明确,更能深切地体验到阅读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学生的阅读效果更好。

三、    激励学生的阅读情感,倡导赏识性评价。

赞赏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内心情感世界的进发,在日常教学中,多数老师缺少的就是那份对学生加以赞赏的激情,这是因为老师常常对学生期望过高,看到的大多是学生的不足和缺点,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自然就谈不上欣赏称赞学生了。尤其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如果对学生不采取赞赏性的评价,学生更提不起精神自主阅读,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也只能是一种虚拟的形式。因此,老师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阅读的进步,和他们交流阅读感受,理解他们阅读后的评价,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懈怠和理解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批评的态度,而要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赏识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阅读心境,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

四、    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组织表演性评价。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增强阅读感悟力,因此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表演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综合能力。且在表演活动中学生对节目的表演能力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度就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真实而有效的评价。

在指导学生开展唐诗阅读的活动中,本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如:诗歌朗诵、诗歌配画表演、唐诗情境故事表演等活动。学生在这些表演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在表演后让学生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节目,并组织进行评析,为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正确导向。

总之,通过新课程理念的熏陶,我深深懂得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