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散文阅读指导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2 22:45:1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阅读散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深思散文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散文,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从而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结合平时阅读,认真做好归纳,熟悉散文的表达技巧。 首先,同学们要能辨别表达技巧。要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描写和议论”、“领起和过渡”、“对比和烘托”等等。 二是要在复习时善于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归纳。例如,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等)、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对比、人称等;结构手法: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语言修辞: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等。 三是要特别注意:在作答表达技巧的作用时, 不能照搬以前所学, 一定要结合文中相关的内容, 联系文章的主旨。 不妨参照这样的格式: 这儿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什么作用(联系该段的中心或散文的“神”)。 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再答表达技巧题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如1998年高考散文阅读《报秋》中有这样一道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答时,我们的思路如下:⑴文章主要写的是玉簪花,写太阳花是为写玉簪花服务的;⑵由本段内容可知,太阳花“连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这是反衬的表现手法;⑶这几段重在突出玉簪花极强的生命力。由于题目要求不超过12个字,我们将上述内容加以概括,自会答出诸如“反衬出玉簪花极强的生命力”之类近似标准的答案。 三、研究考点要求,摸索命题思路,寻求答题捷径。 试题分析: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来,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佑铭。 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实业家大为惊讶,其中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青春》。 《青春》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它怎就这么神奇?我一直寻求着《青春》,最后在《READING》(《阅读》)上找到了它——《YOUGH》。我试着作了如下的翻译——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 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理想的追求。 无情的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与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末了,我们不能忘记作者,塞缪尔·厄尔曼。1840年生于德国,童年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他是五金制造商,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还在继续。最近,他的一部书在日本的版税三万多美元,后人以他喜爱的方式全部捐给亚拉巴马州大学作为奖学金基金。有谁能说,这不是青春的光彩、永恒的青春呢? 1、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一文被麦克阿瑟、松下幸之助等名人视为座佑铭,其“神奇”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需要把握全篇的内容才能完整正确地解答出来。 弄清了这两点,就可以答题了。 其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激励人们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在做这一类的阅读理解题前,心平气静地花点时间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内容,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在做题时就会瞎抓,急躁,做不出高质量的答案来。 2、用一句话回答“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分析:做这一个题目大致要以下几步: ②要快速地在原文中筛选跟关键词语有关的所有信息,不能遗漏。本文中跟关键词语有关的信息实际上有两类,一是直接阐述的句子,像第一段的“真正的青春啊,它是……”,第二段的“青春意味着……”;一是较隐蔽的,如在第一段里的“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第四段则讲到60岁、80岁的人也能青春焕发,这就说明“真正的青春”不是指生理上的年轻。这后一种信息尤其要注意不能遗漏。 ③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表述。由于题目要求只用一句话,因此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最概括的词语归纳所筛选的信息,一种是以某一句话为主干进行扩充,将其他句子核心词语作为修饰成分,使之成为一个复杂的长句。本题采用后一种较为适宜。 答案是:真正的青春是指超越年月轮回、意志坚强、感情充沛、乐观进取的一种永葆活力的心态。 3、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的最后一段中“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做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比喻“竖立天线”的含义。在这一段中,关于天线的作用,作者从正反两面讲得很清楚:收起天线,心灵蒙上霜雪和冰凌,就会与人类社会隔绝;竖立天线,能“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与力量”,能“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意即不要自我封闭,而要密切地关注人类社会的进步。 答案为:关心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自我封闭,即使到了晚年也能永葆青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分析: (二)脸与法治 林语堂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好的方面讲,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的方面,就是脸太不平等,或有或无,有脸者固然快乐荣耀,可以超脱法律,特蒙优待。而无脸者则未免要处处感觉政府之威信与法律之尊严。所以据我们观察,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譬如坐汽车,按照市章,常人只许开到三十五哩速度,部长贵人便须开到五六十哩,才算有脸。万一轧死人,巡警走上来,贵人腰包掏出一张名片,优游而去,这时的脸便更涨大。倘若有真傻的巡警,动手把车夫扣留,贵人愤愤回去,电话一打给警察局长,半小时内车夫即刻放回,巡警即刻免职,局长亲来诣府道歉,这时贵人的脸,真大得不可形容了。 不过我有时觉得与有脸的人同车同舟同飞机,颇有危险,不如与无脸的人同车同舟方便。比如前年就有的脸太大,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有在满载硫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将脸赏给丘八,结果,这只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又如上海某市长坐飞机,也是脸面太大,硬要载磅量过重之行李,机师“碍”于市长“脸面”,也赏给他。由于飞机开行,不大肯平稳而上,市长又要给送行的看看他的大脸,叫飞机在空中旋转几周,再行进京,不幸飞机一歪一斜,一颠一簸,碰到船桅而跌下。听说市长结果保全一幅脸,却失去了一条腿。我想凡我国以为脸面足为乘飞机行李过重的抵保的同胞,都应该断腿失足而认为这是上天特别赏脸的侥幸。 其实与有脸的贵人同国,也一样有如与他们同车同舟的危险,时觉有倾覆或沉没之虞。我国人得脸的方法很多。在不许吐痰之车上吐痰,在“勿走草地”之草地走走,用海军军舰运鸦片,被禁烟局长请大烟,都有相当的荣耀。但是这种到底不是有益社会的东西,简直可以不要脸。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还是请贵人自动丢掉吧,以促法治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1、指出文中“中国人的脸”的不同含义: 2、为什么说“脸一丢……中国自会富强”? 分析:本题考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句话可以说是文章的中心句,要说明对本句的理解,必须把握全文的内容,并进行概括。全文的中心是围绕要面子就会破坏法治来谈的,而破坏法治国家就不会富强。答案是:人人舍弃个人的面子,维护国家的法制,以法治理,国家自会富强。(意思对即可) 3、关于“有脸人”“不丢脸”的害处,作者是怎样围绕主旨分层论述的?请从三个方面概述。 分析:本题要求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第一段前半部分(到“……中国自会富强”)论述要“脸”的坏处,并点明主旨,从“譬如”开始才展开,分层论述。“譬如”以下至结尾的层次大致是“害人、害己、害国”。 4、选出与文中“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中“丢脸”一词的含义吻合的两项 分析:“丢脸”是指舍弃个人情面,服从真理,维护法制。CD两项均是。ABE 三项的当事人都是“争脸”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