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6、注重方法 提高能力——阅读题失分较多的对策 |
作者:樊真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4 13:18:09 文章录入:樊真人 责任编辑:蓝星 |
|
注重方法 提高能力 ——阅读题失分较多的对策 阅读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也是失分最多的地方,为了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许多学生都把提高阅读能力作为关键来抓。而要提高此能力,掌握一些方法是必须的。 一. 看清题目要求 做题,答案是关键,而题目要求却是根本,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而看清题目要求是避免在阅读中出现不必要错误的必要条件。 像四川泸州中考卷中的说明文试题,有一题是“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不少同学虽然明明知道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可是由于没看清题目要求而写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导致分数全扣。 可见,对题目要求看清楚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平时做题时小心谨慎 ,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二. 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青海省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题:“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有些同学看到“财富”二字,再看到文中讲到瞎婆婆送来的二元钱,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文中提到的那二元钱。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把答案写完整,因为我们不但要考虑它的本义——金钱,更要考虑它在文中的含义,就是精神财富。因而,正确答案还应添上“瞎婆婆身上那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才完整。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题目中的关键词都有内在含义,那么如何辨别答案是否有几层含义,以避免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呢?这可以从标点符号上找规律。一般来说,有内在意义的词上往往有双引号,表示特殊意思。碰到这类词如果要解释的话就要多一个心眼,既要讲述它在文中的本义,更要把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讲出来,把它的具体含义讲清楚,这样就可以把答案完整地表达出来。 写答案时还应注意要点之间的区别。有些同学所答的内容较多,但由于几层意思都差不多,归纳起来仍只有一条,不够完整。所以大家要记住,完整性不光体现在字多、内容多,而是体现在它的本质上——从各方面全面地回答清楚问题。 三. 充分利用文章内容 由于阅读题都是依据文章内容而出,因而一般来说答案都在文中,只要我们多加思考,是可以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而且这类答案一般都离题中引用的文句比较近,往往都在靠近的上文或下文中。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卷中“‘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具体指什么?”这题的答案只要找出“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在文中的位置,就很容易地知道安全就是随后一句“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除了这一类以外,还有一种是要答题者进行归纳、整理的题型。一般来说,它的答案不止一点,往往有好几条,每一条的内容都是由一层意思概括而来,并且在概括时往往还可以运用文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因而碰到这一类题时,要从所选的文章中找出与题目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再把这些内容按原有的标志——小节或自己的归纳进行划分,概括后就可以从中得出正确的答案了。在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卷中的“文中安德森两次发米的原因分别是: ”这道题充分体现了这种情况。做题时应分别概括第一、二小节的节意,因为这两小节是写到有关安德森发火的事情的。概括出来以后,原因就清楚了,答案也就正确了。 四. 进行必要的润色 要真正做好阅读题,最后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进行必要的润色。这往往表现在开放性题目中。 开放性试题由于避免了死记硬背,更由于能综合测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成为中考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答这类题时,除了要正确地领会题目的含义并围绕它答题外,更要注意自己所讲的答案应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句通顺,无错别字,而这也正是润色的要点。这虽然是一个学生答题时的最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反而成为制约其正确答题的“瓶颈”。不少同学都知道这个答案的大体内容,但却无法组织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而挤出来的所谓答案往往也是脚踏西瓜皮——写到哪儿算哪儿,既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也杂乱无章,没有条理,至于错别字则更成为点缀试卷中的一个“亮点”。 而要做好这一步也很简单,只要平时做题时就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就行了,毕竟它跟写作文要求相似,而且所写的内容比较简单。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则就很难有进步。 能力属于掌握方法的学生,阅读能力也不例外。当学生能够在做阅读题时体会到自由和酣畅,你能说掌握一定的方法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对策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