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3、点击佳作,聚焦亮点——中考满分作文得分亮点举要
作者:樊真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4 13:16:01  文章录入:樊真人  责任编辑:蓝星

13、点击佳作   聚焦亮点

中考满分作文得分亮点举要

中考语文改革倾向于读写知识的考查,因而作文成绩成为语文得分的关键。而作文能否得高分,就在于文章中是否有亮点能打动阅卷老师。综观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标题要“眉目传情”

    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仍以话题作文为主,即要求考生以“XX”为话题,自拟标题作文。武汉、深圳等地还在试题题干中指出:如能拟出生动、形象、新颖的标题,可以适当加分。这就更加强调了拟好标题的重要性。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对外开放”的“窗口”,是阅卷老师与广大考生情感交流的第一个接触点,所以有“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的说法。试想一个阅卷老师在接连不断地批阅数以百计的题目雷同的作文后,你的一个亮丽的标题跳将出来,必能让老师眼前也为之一亮,迅速“粘”住老师的眼睛--“一见钟情”,这时你的标题就起到了“眉目传情”的作用。这怎能不会影响到你的作文分数呢?标题的拟定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 概括中心事件(物)提炼,如《妈妈送来一本“武侠书”》、《书海传“真”》、《馨香醉人》、《生命的感悟》等。2. 也可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拟题,如《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给诸葛亮(标点符号)的一封信》、《种太阳》、《今日长缨在手  今日缚在苍龙》、《守卫精神的火种》、《人类,止步吧!》等。3. 还可以抽出点明主旨的短语作标题,如《爱无止境》、《仅有“甜”是不够的》、《拥有掌声感受美好》、《读书是快乐的》、《爱也是一种体验》等。

    为了保证围绕话题来拟题,并且迅速找到较为具体的切入口,稳妥的做法是通过添加新的词语,将话题扩充为短语(或复杂短语)形式:比如,围绕“阳光”这个话题,可以拟出“给点阳光就灿烂”、“播洒阳光”、“生命中的阳光”、“阳光照进我家”、“像阳光般的感觉”、“冬日暖阳”、“你的爱像阳光”等标题。

 

二、开头要引人入胜

    作为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中考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彩不少,从而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也自然不低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我们来欣赏2003年安徽省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咏叹调》的开头:

    宿舍              餐厅              教室

    教室              餐厅              宿舍

    这个开头短短的十二个字采用了回环、反复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将那些困在校园里单调无奈、周而复始的生活形象地勾勒出来,准确真实,令人深思。我们再来赏析同年江苏省徐州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不该获取的》的开头:

    找点时间,找点空间,放下麻将,到基层看看;带上私心,带上杂念,走出酒店,到基层转转。厂里准备了一些奉承,公司张罗了一桌好饭,家里缺点什么,跟厂长说说……我们不图为国能做多大贡献啊,当一次官也不容易只赚个遗臭万年。

    这简直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现代版,作者极尽讽刺之能事,把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改编得如此妙趣横生,形象逼真地揭露了某些官僚主义者的丑恶灵魂和整天无所事事、贪得无厌的嘴脸。开篇之巧妙胜人一筹,讽刺之力度入木三分。

    以上两篇佳作开头是运用意象叠加、改用歌词的方法来凸显亮点的,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题记导入、妙语感悟、设置悬念、套用诗词等法来开篇,以期收到“新身”夺人的效果。

 

三、构思要别出心裁

    作文时要考虑构思别出心裁,别出心裁就是要突破创新,悦人耳目。如2003年山东淄博市以“心中的太阳”为话题的作文,其中有一篇满分作文《种太阳》,构思非常巧妙,小作者在正文中借用了高尔基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作为文章的小标题,三个耳熟能详的标题分别领起三首颂歌--博爱之歌、奉献之歌、理想之歌,使得文章一叠三唱,富有节奏感、音韵美。小标题除了使文章有较强的层次感外,还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这感觉源自于人们对已经认知事物再现眼前而带来的一种情感上的愉悦。

    再如2003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要求围绕“获取”话题写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满分作文《人类,止步吧!》,文中小作者一开始就引用《天净沙·秋思》全文,而且点明“现代人似乎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接着用三个小标题来领起文章的主干部分:(1)枯藤+老树+昏鸦=优质的木材;(2)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3)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三个小标题分别从森林的毁灭、水资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三个方面指出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令人警醒。最后,又以“夕阳西下,一个老人站在光秃秃的山岗上,迎着令人窒息的风沙和酸雨,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来收束全文。这篇佳作之所以能拿满分,原因就是构思精巧别致,极富创新意识,小作者巧妙地移花接木,灵活地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化为文章的骨架,使文章的布局耳目全新,结尾更是余味悠长,言已尽而意无穷。

    当然,构思别具一格,还可以借助于各种文体形式来表达,如书信日记、各种报告(就诊、实验、调查等)、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庭审直录、访谈直播、数学证题等等。

 

四、立意要不落俗套

    立意是文章的最关键,如何才能在这一环中增加亮点,引起阅卷老师的刮目相看呢?笔者认为,就是要立意新颖深刻有个性,不落俗套。

    2003年湖北省中考要求读两段老师对学生的评语(一贬一褒),然后自选角度作文。其中有一篇满分作文,题为《仅有“甜”是不够的》,在众人纷纷对其唱赞歌的情况下,在对当前学校所进行的赏识教育、鼓励教育进行中肯分析的情况下,小作者却独树一帜地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仅有“甜”是不够的。对自己观点论证时,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分析有理有据,语言中肯且有分寸,令人诚服。

    再如2003年山西省长治市中考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一篇满分作文,题为《假如断桥没有断》,这位考生调动知识积累,针对“断桥是断情桥”这一大众见解发表议论,我们来欣赏结尾的总结语:“断桥告诉我月亮不会常圆,不然怎么会有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断桥告诉我失败是美的,不然我们怎么会在失败中愈斗愈勇?断桥告诉我断桥是美的,因为它揭示了真理,那就是残缺是永恒的美!”多么活泼机智的文字,多么新颖脱俗的立意!作者用创新思维的眼光去解读家喻户晓的《白蛇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快感,实在难得!

 

五、内容要情真意切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考作文更是鼓励考生有“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面前,才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最终达成默契,产生共鸣。

    如河南省中考半命题作文《当我面对_________的时候》,其中有一篇满分作文题为《当我面对第一封男同学来信的时候》,文中考生面对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勇于把那段情感经历袒露在读者面前,没有丝毫的掩饰。作者把面对第一封男同学来信时的紧张、羞涩、手足无措,来到小树林里的调整、理智、冷静等心理写得丰富具体真实可感。同时,文章中流露的情感是美的,对待早恋这一现象的思考是冷静的,态度是正确的,主题思想是积极向上的。

    再如湖北荆州市中考的作文,要求自定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信。有这样一篇满分作文--《给高中语文老师的一封信》,这篇佳作的亮点就在于毫不隐晦、不加遮饰地倾诉。这种内心的积蕴是考生多年的思考和痛楚,可谓言为心声,字字真情,句句实感。文章以建议式的条款方法(共17条),构置全文,将老师和学生摆在了“人”这架公正的天平上,一方不慎,必将使双方忐忑不已。惟有同时自审,共同自省,才会诞生和谐与信任。可谓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六、结尾要深化主题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宋·洪迈)因为结尾是留给读者最后的印象,而这最后的印象又往往是对整篇文章最后的回顾。一个亮丽的结尾,不仅仅是收束全文,而且能够深化主题,给人以豁然开朗、心中一亮的审美快感,令人回味无穷。如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的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大师的画》的结尾:

    莫大师捋须笑道:“这幅画确实很差,它是我小孙子胡乱画的。”不久,第四个人成为了大师的衣钵传人。大师说:“艺术是要远离虚伪的。只有真人,才会有真的生活,才会有真的思想。”

    文章在连续三层的蓄势之后,第四人石破天惊,一反前三人的溢美之词,直陈画作笔之拙劣。结尾大师一语道破个中原委,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让人恍然大悟,回味久远。

    再如四川省以“交往”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文章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得到快乐”,其条件必须是“真心”。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文章结尾的“注”的内容:“与‘虚伪’和‘钱与权’溶液反应过的剩余物必须慎重处理,否则危害极大。”更是显得文思缜密,与正文相得益彰,把主题演绎得无懈可击,滴水不漏。

    当然,品味这些佳作,还可透视到其它许多亮点,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取舍,综合运用。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写多思,必能写出文质兼美、亮丽动人的佳作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