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4、中考语法知识题型与解题技巧
作者:樊真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2 9:26:51  文章录入:樊真人  责任编辑:蓝星

4、中考语法知识题型与解题技巧

 

    教学大纲要求:词类、短语、句子、复句等语法知识只需学生了解,一般不作考试要求。的确,从近两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来看,直接考查语法的知识型题除了在2002年四川等省市语文试卷中偶有出现外,已几近绝迹。但是在对2003年中考试题研究后你就会发现,对语法知识的考查正在朝能力型、综合型方向发展,注重考查学生如何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法能力型题越来越多。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形式。

. 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关联词语的选择与填空题。

这类题考查的复句知识的运用和汉语语感。掌握好复句知识对解决这类问题作用很大。例如: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                        从而

B. 因为         所以       而且

C.             所以       从而

D. 因为                    而且

[解题分析]这是一个二重复句,共有三个分句构成。从逻辑关系上看,通航能力的提高和万吨级船队航线的延长是并列关系,而这两个因素又正是第三个分句的原因,从复句知识上,我们可以选A

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1)梦境与睡眠深浅有关。

2)蒙胧入睡,大脑皮层时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3)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

问:第(3)句中使用不当的一个关联词是                应改为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考查语言能力的题,这里只选择与语法有关的一题。第(3)句是一个二重复句,很显然从关系上“觉察到在做梦”和“不能主动控制”、“听其自然发展”是转折关系的复句,而“所以”表明的是因果关系,故应改为“却”或“可是”“但是”等。

. 语法知识在病句的判断和修改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不少病句利用句子成分的划分就可清晰地知道其病因。例如:

在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划出,并修改。

1)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赋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

2)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

[解题思路]这是从一道语言综合题中节选的一题。很显然第(2)句是病句,下面我们用句子成分的划分来找一找病因:(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符号法划分)通过划分成分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干是:文章和乐章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文章可读,但乐章却只能听了。故应改为: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和听懂的。又如: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解题分析]A句属于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事迹可传扬,而精神只能传颂。B句无主语,“在……中”为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使我”也为介词结构,修饰“明白”作状语。根据语法知识,AB都不对。答案为C

. 利用语法知识,完成上下文句子衔接题。

句子的上下衔接有的涉及到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涉及到单句间成分的对应,有的涉及到上下句结构的统一。这些都关系到语法知识。例如:

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里,                      ,班会课上,他受到班主任的表扬。

A. 班主任发现了他                  B. 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 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 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解题分析]从句子主语一致的原则来看,横线上句子的主语应是“他”或“拾纸的事”,故AB两项是错误的。D项“这”指拾纸的事,可选。C项与被表扬无明显因果关系。

. 用相同的句子结构,完成仿写句子题。

    仿写句子是近年来被各省市广泛采用的中考题型,但很多考生由于对参照句的结构分析不够,因而写出的句子似是而非,下面结合例子来谈谈。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划线的部分,将下列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过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解题分析]排比部分由四个分句构成,从句式结构来看,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二重复句。“见过……没见过……”是原因,“……遗憾”是结果。第一层表示因果关系,第二层表示并列关系,但句意上略含转折。还需注意的是上下句内容的衔接,于是通过这样透彻地分析结构,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答案:没见过沙漠的苍茫  见过沙漠的苍茫  没见过草原的生气)

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

例如: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                                 

      父爱是                                

[解题分析]参照句的两个分句结构相同,都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且第二个分句都有着复杂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所以在造句时,仿写出的两句一定要注意结构的对应,句子类型的对应。(答案: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镇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由此看来,语法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中考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考查正在朝着能力应用方向转变。此外,语法知识对文言句子的正确朗读,长句的合理停顿,句意的强调与表达,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平时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学有所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