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读书笔记式阅读:中考阅读的回归 |
作者:丁兆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0 15:57:54 文章录入:丁兆存 责任编辑:蓝星 |
|
读书笔记式阅读:中考阅读的回归
山东省五莲县魏家中学 丁兆存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式阅读 读书笔记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者通过阅读有关的材料(多指书籍或文章),再对原始阅读材料进行再加工创造的一种阅读活动。其主要特点是:阅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始阅读材料做出个性化的解读、评价、赏析或审美等。这种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要点概括式;2.主旨归纳式;3.结构分析式;4.片断赏析式;5.语言揣摩式;6.感悟(或感想、体悟、体会等)评价式;7.人物评价式等。读书笔记式的阅读,并不是阅读中的新题型,但在前几年的考试中并不多见,只是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才开始出现在中考语文试题上,回归到阅读的本来面目上。
二、典型试题举例 阅读《坦然看生活》一文,按下面提示写读书笔记。(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课改区中考题) 【提示】任选一项写读书笔记: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内容主旨;2.点评三处妙语佳句(妙语佳句直接画在文中并标上序号);3.感悟联想。 坦然看生活 余秋雨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大篓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这老伯可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就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一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三、试题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读书笔记式阅读中考题。此题限定了大的范围,让考生在这一范围内自由选择做答,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实际上是开而不放。当然,这个大的限定范围,已经把读书笔记式阅读的要点考查都包含进去了。所以这道题的难度较大,因为考生必须对原文进行详细的阅读(即精读),才能够做出回答。 第1项考查考生的大阅读视野——宏观把握,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主旨。这是阅读的第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里,考生始终要从全篇来考虑,明晰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写作目的。因此,可以这样分析和归纳:“结构层次:第一层(1-5段):提出我心坦然于是我的人生美丽的观点。第二层(6-12段):具体阐述坦然是什么。第三层(13段):进一步论述应该怎样坦然面对生活。内容主旨:本文以平凡的生活事例形象地阐述了坦然的内涵,勉励人们坦然看生活,让自己的人生美丽。” 第2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微观赏析、品味文中妙语佳句。这是阅读的第二个层面,难度加大。选择的妙语佳句要有代表性,经得起推敲和揣摩,读后能给人一种启发。当然,点评的妙语佳句要有个人的体验。参考点评示例:①“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点评]这里的“高贵”,指的是拥有常人羡慕的财富、地位、荣誉等;这里的“伟大”指的是心灵气质的美丽,精神品格的崇高。在“高贵”与“伟大”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选择“伟大”这才是人生的真谛。要想在复杂的生活中不迷失自我,就应该拥有坦然看生活的心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示例②“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点评]“盈盈”一词精练而传神地表现出“坦然”满满当当地占据着作者的胸襟。这个叠音词音韵悠扬悦耳,给人以清新之感,它是那样清澈纯净,轻盈活泼,像是从心灵深处不断涌出的永不枯竭的泉水。 第3项考查的是阅读此文的感悟联想——阅读迁移,进入阅读的精神领域。这是阅读的第三个层面,也是大阅读视野的走向和必然结果,更是近几年来最为热门的一种阅读考试题(多以最后压轴题的方式出现)。这种题回答的关键是,考生必须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再去结合现实来回答,注意要精炼和含蓄,有自己的特色。示例参考:“坦然是一种精神风貌,是一种乐观心态,更是一种心灵世界。以坦然的精神风貌来行为处世,相互猜忌之风便不复存在;以坦然的乐观心态去领悟生活,相互攀比之风便随之消失;以坦然的心灵世界去启迪人生,相互排斥之风便随之和解。”(注:第③小题示例是笔者自己做上的) 这三个小题的设计顺序是宏观整体感知——微观品味鉴赏——审美感悟联想,层层深入,基本上回归了阅读的本来面貌。 四、解题方法指津 对于读书笔记式的阅读题的解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应该从比较容易的角度和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入手: 1.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最好从作品的结构方面入手。因为这两种文体结构很固定,变化不大,都有说明中心和议论中心,作者的行文思路比较清晰,很好把握。最好不要评析作品的语言特色,这本是一个难点,如果选不好角度,把握不住语言风格,分析不到位,废话连篇,等于什么也没说。 2.对于叙事类文体(记叙文、叙事回忆散文、小说类等),最好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影响(或感悟、感想、体会、体验等)方面入手。分析时要抓住推荐作品中最感人之处,紧密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分析和评价,尽量不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写作技巧等方面,因为这方面内容难度较大,考生必须活学活用语文中的一些知识,然后把它转化为能力,熟练掌握,才能够回答好。否则,容易出现干干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蹩脚答案。 3.对于抒情类文体(散文、诗歌等),最好从感悟、联想、审美方面入手。因为抒情性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容易与阅读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分析起来很容易,也容易深入到作品中去,窥探作者的心灵。对于这类文体,最好不要分析作品中的抒情形象(或意象),因为它需要更多的想象和联想,而这正是考生最为头痛的,面对它往往无从下手。 应该注意的是,不管分析何种文体,要尽量避开“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共性局面,要独辟蹊径,解答出自己的个性特色,不能把已有的分析结论当成是自己的评价。 (本文发表于《语文报·中考版》2005年第142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