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现代诗歌阅读:千呼万唤始出来 |
作者:丁兆存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4 15:53:44 文章录入:丁兆存 责任编辑:蓝星 |
|
中考现代诗歌阅读:千呼万唤始出来 山东省五莲县魏家中学 丁兆存 邮政编码:262307 电话:0633—5541011 现代诗歌阅读闪亮登场,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诗歌阅读呈现的一个亮点,这不仅体现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同时,也是语文教育的回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考查的形式上,客观性选择题越来越少,而用文字表述主观性题则大大增加。以前现代诗歌阅读考查比较少,而今年则频繁出现,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从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题来看,大致考查如下几点: 现代诗歌阅读,在以前的中考题中,从未取得过正统的地位,即使偶尔考过,也仅仅是考查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始终登不了阅读理解的大殿堂,如去年贵州省贵阳市的中考题就是这种情况,当然它起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今年则出现了,取得了和现代白话文阅读平起平坐的格局。如: 阅读新诗。完成1-3题。(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中经达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1.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联想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现代诗歌阅读,选用的诗歌,是2000年新大纲和2001年新课标推荐的初中生必读课外文学名著之一,许多考生都读过。冰心的小诗,考生已学过她的《纸船》(人教版四年制三册)和《春水》(人教版四年制六册),对其诗歌风格并不陌生,这也说明中考阅读题的源头来自课本。 现结合此题,就如何做好现代诗歌阅读题,谈几点看法: 1.要准确地破解诗歌中的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然后从诗的意象中,把握作者要向读者揭示(或暗示、启迪)的东西。第1小题就是考查了对这首诗歌意象的把握,只是变换了一种问法(即“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其实质是一回事。此题的关键是必须把“一道小河”的经历这一意象破译为诗人的内心所指,破解了这一点,也就窥视了诗的灵魂。结合全诗,可以理解为:“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 2.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内涵,以消除理解上实指性误读。现代诗歌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的则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等,阅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明确修辞手法(或象征)的真实内涵,并且应注意避免实际所指带来的误解。第2小题就是考查诗歌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内心体验与感悟。作者表面所说的是“一道小河”的“平平荡荡”和“曲曲折折”,而是实际上比喻为“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此题的核心是必须消除对“一条小河”的实指性的理解。 3.要透过诗歌表面的虚写,提炼出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诗歌往往大多是虚写,很少有直写的,特别是那些抒情性强的诗歌更是如此。阅读这类诗歌,困难较大,因为诗歌艺术的多义性和朦胧性导致阅读上的种种解读结论。因此应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常识等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摆脱由于虚写而造成的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象,以便准确地提炼出诗歌的深层意蕴。第3小题就是针对这一点来考查考生对这首诗歌的感悟(即深层意蕴),是一道典型的开放题,能够考查出考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程度,只要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另外,现代诗歌和古诗词夹杂在一起阅读(如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中考题)、和白话文混杂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如济南市课改区中考题、北京海淀区等),也是今年出现的一个亮点,限于篇幅,不再作具体的分析。总之,中考透露出的这一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针对性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作答(贵州省贵阳市课改区中考题): 藏羚羊的诉说 (深情、企求地) (一) 不知道为什么?/一身防寒的皮毛。/竞惹柬杀身的祸。(惨叫声) 我已退到可可西里的角落,/还有追随的枪口对着我。 仅仅吃草的身躯,/仅仅温柔的性格, 无情的子弹,/我怎能抵得过。 我哭泣啊,/我诉说啊, 为了填补几人的芙丽,/我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太多。 (二) 亲密的人类啊,/我多么渴望和平相处, 友好的人类啊,/你热爱生活,/我也热爱生活。 你们过着幸福的日子,/我躲在可可西里的角落。 我们都是大自然派来的使者,/我们同在一个地球, 多么渴望友好地相处,/多么渴望美好的生活。 阅读上面歌词,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自己的欣赏感受: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0—12题。(辽宁省十一市中考题) 献给 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勇敢的孩子,/向着明天,/谱写新生活的赞歌!(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 、 。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①歌词构思巧,立意好。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藏羚羊哭诉与企盼的逻辑结构,形象描述了温柔哀怜的羊所处的绝境和它对自私、贪婪人类的真情告白。作者呼吁人类要节制贪欲,奉献爱心,与藏羚羊友好相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②歌词的意境悠远悲凉,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羊的无助与哀怨,人的贪婪与绝情,真是栩栩如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羊对人类的泣述与企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使人读来心灵震撼,羞愧难当。③歌词的语言通俗形象,隽永哀怨,情浓意深,韵味绵长,真可谓字字溅泪滴血,声声撕心裂肺,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二、1.刻,车,歌。 2.C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如“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理由: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