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吃透要领,攻克难关——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1 22:42:5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吃透要领,攻克难关 ——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1、 优点: ①有话可说。话题作文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它可以让全省的乃至全国的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理可议。 ②具有较强的反猜题功能。话题作文的自由度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命题作文有可能出现的宿构、套用和抄袭。 如94年的《尝试》、98年的《习惯》反猜题功能太差 2、 缺点:限制性和开放性不好把握。 ①限制性太强,导致学生无法下手。 04年高考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稳重。水的灵性给人以智慧,山的稳重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稳重的山却在四季中变化着不同的颜色。请以“水的灵动,山的稳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个题目的限制性过大在于:题目似生实熟,古人已经说尽;在命题材料中又被命题者说尽了;话题明显小于材料,考生不敢下手。 ②话题过于宽泛,又会导致模仿、套用和抄袭的现象。 00年的《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02年的《谏屈原书》 原则上说,全文有2/3以上与现成作品雷同,视情况在不及格以下评分,但发现与未发现不一样,发现先后不一样,只有一个那就是:宁可放过一千,绝不错过一个。因而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他们背熟不如隐隐地知道一些更好。 但两相比较,话题作文或者确切说叫材料作文仍然优于命题作文,仍有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命题主体。 二、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 1贴近社会生活,但不跟风,不会紧跟政治形式,不会直接与当前重大的政治活动挂钩。 2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3话题不会大而无当,让学生无处下手。 4取材是该地区所有学生熟知的或可以理解的事物。 三、话题作文的指导 1选材: (1)拿到一个话题,起码要仔细阅读三到五遍,从中去调适话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 ①材料中引出了怎样的话题; ②材料和话题有什么关系; ③提示语提示到什么程度; ④根据话题可以确定怎样的中心主旨。 (2)注意选材与话题的相关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 立意相关,情节相关; ② 话题相关,材料相关; ③ 体会相关,认识相关; ④ 自身相关,他人相关; 另外,相关的范围要在行文中有明确的表述,这点对阅卷中产生的效果很重要。 2文体: (1)文体自选中的几种现象: ①“四不像”与大杂烩; ②文言与诗歌; ③盲目“创新”,写另类作文 ④“秋雨体”泛滥 “四不像”与大杂烩这种现象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的非常多,近来由于教师的指导,现象有所减少; 一些考生为了追求独特和新颖,试图用文言或诗歌的形式来写作,但往往会造成词不达意,用词不够准确,还有一些考生大概是因为时间紧张也采用了诗歌体,最少的只用了19个字,效果可想而知。 另类作文在报刊中时有登载,如00年的《赤兔之死》,但要说明的是新闻界的眼光和语文教师的眼光是不同的,规范的文章是没有新闻价值的,诸如文言文、故事新编等另类文章往往具有新闻价值,而缺少真正的文化含量。总体而言,另类作文是一种冒险,更多的文章得分是很低的,要做另类作文,一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一般情况下,是不提倡创新的,如果真的有好的题材,也未必需要用另类的形式来表达,另类文章一哄而上,泛滥成灾,已无新意可言,诸如:“镜头一、镜头二”之类的,只能让阅卷老师为之一笑,这“笑”的含义就很明白了。 于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是一种智慧散文,潇洒流畅,作者用隽永的文笔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我们把它称作“秋雨体”,但我们很多同学把它片面的理解为只要语言华丽就是“秋雨体”,因而写出的文章往往是堆砌华丽的辞藻,拼凑名言佳句,但文史知识上漏洞百出,思想苍白,内容空洞,既没有文化内涵,更没有了散文的特点。 如:诚信在维纳斯的断臂上,诚信在蒙那丽莎的微笑里,诚信在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说中,是的,也许他们真的很有诚信,也许他们还在酝酿着更纯厚的诚信…… 再如:耕牛的刻苦是它的语言,骆驼的忍耐是它的语言,细细倾听雄鹰的呼叫声,那是雄鹰的语言…… 究其原因:①受网络文学和媚俗倾向的影响;②受新闻炒作的影响。导致文章无实事求是之意,只有哗众取宠之感。 (2)四种常见文体的写作特点,可归纳成表来表示:
(3)选择文体应注意的问题: ① 看看这个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来得最方便、最省力; 比如“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写记叙文合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议论文相对合适一些。“水的灵动,山的稳重”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会顺手一些; ②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去写。平时自己喜欢的或者是练习的比较多的文体,自己相对就有一定的把握性,考场作文是快速作文,快速立意、快速结构、快速行文,因而在明确“话题”这个“敌人”之后,把它们拉到自己熟悉的“阵地”,消灭它们,应该说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③思考自己有没有相关的材料: 记叙文——典型的生活素材; 议论文——充足的论据材料; 说明文——足够的知识储备; 散 文——丰富的情感积累; 杂 文——幽默犀利的语言准备; 小 说——情节生动的故事; 3、充分重视话题作文“提示语”的作用 高考作文中,为了对考生起到良好的限制性作用,往往会在话题前写上一段“提示语”,而提示语往往就隐含着命题人对“话题”的基本认识,对我们确定作文的立意有很好的帮助,同时,“提示语”对行文的结构也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提示语”,简单明确行文结构的走向,进而用“注水”的方式,快速完成文章。 如:03年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
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从“提示语”来看,“……类似……不同……相反……”“……有没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关键性的话,对我们行文都存在直接的帮助。以议论文为例: 观点: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很大关系。 复杂的关系 ②与上文不同——加深 “注水” ③与上文相反——辨证 结论:要处理好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之间的关系。 再如04年高考题: “水的灵动” “山的稳重” 水为何灵动 山为何稳重 水怎样灵动 山怎样稳重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提示语是“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和见闻和认识吗?” 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证: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①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 ②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 结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要辨证地看待世界。 四、电脑阅卷对高考作文的影响: 1、 要求每篇作文必须批阅4分钟; 2、 100篇后,回评,确保评分标准的一致性; 3、 对作文的视觉印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层次清楚; ②内容要求主旨突出,材料新颖,行文简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