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惩罚的艺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21:47:4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诚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做教师的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教育学生的原则。有的学生被你的“情”“理”打动,能理解你的苦心;但也有的根本不理你的茬儿,被我们认为是“刺头”、“冷血动物”、“没治”的,怎么办?有的教师采取罚站、罚抄多少遍作业以示惩罚,更有甚者,逼着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抽“犯错”学生的耳光,给学生脸上刺字等,当然这是极个别现象。但这不仅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强化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侮辱了学生的人格,甚至触犯了刑律。 “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惩罚应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个措施首先必须确实必要,其次要有一个“度”,应该行之有效。在这个强制过程中,“罚”是为了爱,要“让爱做主”。我们在惩罚学生时更应该“路留一步,味减三分”,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 一、惩罚之中讲策略。 我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刚给他上课时,我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画漫画,而且是包括我在内被丑化的《变形金刚》。我不动声色,一连观察了几日,他也完成了连续剧。这是“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那种类型的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借给他几本《小学科技》杂志,并特别提示里面的科学漫画,让他过几天还给我。一个星期后,他准时归还,我故意抛出诱饵——还有几本想看么?看他上钩之后,我适时提了一个条件,把那张漫画完成之后交给我,但是不能把主角丑化。当时,这个学生惊讶又尴尬,面带羞愧的笑容我至今还是历历在目。第二天,拯救地球的《变形金刚》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后来,我把他吸收进校科技兴趣小组,还参加了区科幻画比赛,结果得了二等奖。 二、惩罚之中讲绿色。 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出于爱,一切都是为了爱护学生——当然不是溺爱,也不是那种残酷的爱,那种职业心态被扭曲下的对学困生的苛责。这里借用环保中“绿色”这一概念,我认为所谓“绿色”惩罚,首先,“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罚是为了矫治缺点,而不是为了打击,甚至是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是区分必要的惩罚和“体罚”依据之一。绿色的惩罚在内容上表现为:罚以爱为中心,它不是讽刺、挖苦,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它犹如春风,催人奋进,它要求以情动人;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信任你…… 至于罚的内容与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写作”代替惩罚的,这类意在彰显学生特长的惩罚,更应该说是一种激励。我也学着用了一些方法,有学生上课不认真,就让其为我代收作业,等到了办公室后,再跟他谈谈课堂里的问题,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让他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作业经常不完成的,我就让他自己确定一个时间补上,如果他比较调皮还想偷工减料,就跟他“讨价还价”,直到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为止;有学生经常违反一日常规,造成班级检查被扣分,就让他在课前五分钟为大家献歌一首,以示歉意。其实,惩罚和激励也许本是同一回事,只不过这种惩罚,“让爱做主”,因而更富有人情味,也更易被学生接受。 三、惩罚注意时效性。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忌提“惩罚”,因为它极易被误导为“体罚”。但是适当的惩罚的确是帮助学生克服和杜绝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是应该讲究惩罚的艺术,对学生的惩罚要做到:合法、合情、文明、科学、理性,这样就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