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借水”事件的背后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21:47:3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借水”事件的背后 烟台市牟平区新牟小学 崔远红 邮编:264100电话:4217101 一天中午预备铃响以后,我疾步走进教室。只觉得教室有点很反常,同学们都在窃窃私语。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在说什么?”这时,我们班的“快嘴小先生”王君杰扶了扶脸上的小眼镜,对我说:“老师,刚才三班的同学到我们班来借水。”我说:“借水有什么好议论的呢?”“他们借了一杯又一杯,把我们刚抬的一桶水都借没了!”他理直气壮地说。听了他的话,我明白了原来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他们班没有水了,到我们班来借,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真没想到,我的话还没完,下面乱成了一片,有的说:“凭什么借给他们?”有的说:“我们的水,借给他们干什么?上次我们到他们班借脚套,他们就没借给我们。”还有的说:“这水都是我们花钱买的,不能借给他们。”听了同学们的话,我很惊讶,真没想到,在孩子的心目中,对一杯水竟是这样的看法。 我对同学们说:“别人不借给你脚套是别人的错,可是别人向我们借水,而我们不借,却是我们的不合情理了。想一想,咱们自家的邻居都需要互相帮助,爸爸妈妈的同事也需要互相帮助,人和人之间都需要互相帮助。如果世界上的人们互相漠不关心、冷眼相对,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听了我的话,有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但是仍然有许多同学还坚持自己原来的看法。 下课以后,我找到了三班的老师和她谈了今天发生的事。我们一块分析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导致学生在班级和班级之间不够团结合作。于是,我们俩一起决定对学生进行“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团结”这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我利用晨会、班会向学生经常灌输“大集体”的思想观念。正值2004年雅典奥运会进行,我每天都要向学生说我们祖国的某某运动员取得金牌为国争光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的集体情感。例如在学《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这篇课文时,我向同学们说:“意大利的少年能站在祖国的立场上维护祖国的尊严,我们站在学校的立场上,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同学也应该互相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惊喜的发现同学们不在那么“小心眼儿”了,每次其他班级的同学到我们班借书或材料的时候,班里的大部分同学能主动甚至争先恐后的把自己书借给别人。而且,我还发现,当我们班同学没拿脚套的时候,他们都能顺利地从其他班级里借到,一个个面带微笑的走进微机室。 看到两个班级里的学生有了这么的变化,我心里很高兴。细想起来,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比较自私、要强。在他们的眼中,即使是一丁点的东西也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另外我们老师平时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围绕着自己班级的情况来进行品德教育,往往忽视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有时因为学校内部搞竞争,在同学们的头脑里留的更多的是“我们班级不能输给其他班级”或“我们班级与其他班级势不两立。”由于这种种的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孩子特别不愿意与别的班级的同学交往。 我想,以后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不要忽视了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团结合作的教育。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同学们的思想一定会有很大的转变,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