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9.破解语言密码——《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语文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5 9:57:4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39.破解语言密码 ——《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一节段落模式训练课。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就全文内容归纳段意。 2.讲析学习内容:从课文中学到一种精妙的说明段的表达形式——“说明+X”式。 ①说明+描写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说明+阐释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③说明+观感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④说明+印证 早在十三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⑤说明+评价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⑥说明+点示 桥长 要求:每人写一段说明性语言,选用一种“说明+X”式。 参考文题:我喜欢的一……:一个小动物、一张小报、一件衣报、一个生活用品、一个景点、一个学习用品、一个纪念品等。 [评 析] 这个教例充满创造的精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其关键之处就是教师破解了语言组合的一种密码,即说明段的一种表达规律:每一段都分为两个层次,先是进行说明,然后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或描写、或阐释、或评价等等。 其可贵之处是教师进行了思维的迁移,把自己的这种创见变成一种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资源共享”。 于是学生就得到了目可见、耳可听、手可写的极为清晰的语言模式训练。由于概念的高度清晰,这种模式也许可以终身不忘。 不仅如此,经过了这种训练的学生在阅读分析方面、在理解语言表达的规律方面也许就会有一些很理性的意识,也许会由此找到一点“悟”的门径。 这就给我们两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我们对汉语言组合的“密码”破解得太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中给学生点示的语言结构与组合的规律太少,这可能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语言教学可以尝试“量化”,可以尝试像数学教学内容那样的台阶化,就像上面这节课一样,一个点一个点地进行语言训练。也许,语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的说法可以由“语文教材是科学的训练语言的蓝本”所替代。那个时候,初、高中全套语文教材的语言训练点排列细密而训练的层面又明显递增,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学效率的明显提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