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生评语还是要“实事求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8 22:40:43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1793年图宾根神学院给黑格尔作的毕业鉴定的评语:“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体质一般;定式讲道不热情,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评语不长,寥寥几十字,但我还是感到惊诧,黑格尔,那么杰出的哲学家,图宾根神学院给他的毕业评语却有那么多的缺点:健康状况不佳;不善辞令,沉默寡言;有时不太用功;定式讲道不热情,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按照我们今天的评语写法,这些统统应该删去,最起码,也应该换一种委婉的说法,如“如果能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传教士”云云。 那么是图宾根神学院太过坦率,坦率到不留情面:还是我们秉持中庸,中庸到丧失原则呢? 曾经听人讲过一则有关评语的类似笑话的故事,说一个学生,上中学时学习成绩优秀,但他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为此还受到过学校的处分。当然,这处分并没有放入档案袋,而且在学生毕业前也撤消了。后来这个学生高考录取到一所重点大学。然而入学后不久,该生便因盗窃财物被学校查处。那所大学派了工作人员到原学校调查其在中学的表现,当了解到该生原本就有较严重的小偷小摸的习惯时,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在学生的档案中并没有丝毫的反映。不料,中学班主任却说他已将这一问题写入了评语栏——君不见评语栏中独句成行:“该生动手能力较强”。小偷小摸三只手,动手能力较强不就是隐指其小偷小摸吗?这位班主任自有其苦衷,撰写评语时可谓煞费苦心,不过他不做解释,任谁都会把这句读成一个完完全全的优点。 或许我们也如上面的这位班主任一样以为不好的评语载入档案,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升学、就业;或许我们以为毕竟师生一场,没必要在评语这些小方面“为难”学生,或许写评语往往时值岁末,喜庆的日子说些不讨喜的话非但得不到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的认可,说不定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或许我们以为时下倡导的“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就是无惩戒,去批评,于是我们把缺点、错误全部过滤,将优点、长处尽量夸大,于是我们笔下的学生个个高大全,人人像雷锋。我们为了一团和气,不惜失真,不觉间迷失了评语撰写的初衷。 评语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状态与思想行为的总结性评价,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情况本是评语书写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学生是各具特点的,这特点应该是既包含优点、长处,也包含缺点,不足,而只有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在评语里给他们来个素描,跳跃在我们评语里的才是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看看黑格尔的毕业评语,没有一点水分,没有半句溢美之辞,给我们描绘的却是一个个性鲜明、印象深刻的黑格尔。也惟有实事求是地书写,让学生知其长处,晓其不足,才能起到鞭策努力,激励进取的教育功能。如果一味隐丑扬善,虚夸溢美,严重背离学生的实际,不光学生自己看后会觉得面目模糊,哑然失笑,我们笔下的评语也必然是千人一面,尽剩下“该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之类的套话了。这样的评语形如废纸,谈何激励作用。 我以为学生评语还是要实事求是,有好说好,有坏不妨言坏,诚如“神奇母亲”李圣珍老师所言: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你的孩子,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但是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