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考场阅读中的文段与中心句
作者:网友供稿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7 8:41:3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般的文段都有中心句,考场阅读的文段也不例外。在考场阅读题中,如果能够迅速地找到中心句,对于 我们快捷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文段是大有好处的。中心句在文段中出现的位置是多样的,有时在文段之首,有时 在文段之中,有时在文段之末,有时中心句又不明确地写出来,而是要求我们去自行归纳。这里介绍的文段与 中心句的关系,主要是指中心句明确出现了的一类文段。
    文段中句子之间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组合的手段标志也常常是各不相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关联的 方式、指代的方式、物联的方式、时空的方式等等。我们在考场阅读题中,就要利用这些文段组合的方式去分 析文段的结构,准确把握文段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找出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进行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 、进行中心句的关联判断答问三种得用中心句来解答考场阅读题的方法。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就是说在文段阅读中,只要中心句是明确的,就一定要充分使用好中心句,利 用并逐一在文段中落实中心句的相关因子,这样,我们的理解就会比较踏实。因为一般的情况下,中心句与它 所在的文段中的每一个句子,有一种融洽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心句既不应该大于文段里的支撑句,也不应该 小于支撑句,更不会游离于支撑句。根据中心句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对文段进行阅读分析时,逐一落实了中心 句的相关因子,也就全面准确把握了文段的真正含义。
    如:1989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所选的关于朱自清先生新诗现代化理论的文段,其后第五题:这段文 字的中心意思作者是从几个方面论述的?把每层意思概括成一个句子,每句前用序号标明。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并要求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回答第一问,要弄清楚这段文字的层次结 构:第一句提出论题,然后展开论述,这时如果注意寻找文中提示层次的关联词语,就会发现“……首先注意 到的……”、“……还以十分明确的语言……”和“……他也着重于……”中的“首先”、“还”、“也”, 它们所在的位置正是文段分为三层的语词标志。因此,第一问的答案为“三个方面”概括层意,在这里主要表 现为考查考生选取中心句的能力和摘取关键词语组成句子的能力。也就是说,中心句的相关因子在这里就是本 题目所要求作答的内容了。第一层首尾都有中心句在相互呼应,因此,把它们摘出来就是答案,即“①新诗与 时代及时代先进思潮之间有血肉联系”。第二句首句是中心句,可以直接拿来就是所需的答案,即“②从新诗 运动开始,就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诗”。第三层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需要我们摘取关键语句,把它们联缀成为一 句话就是:新诗人所表达的国家观念是一个现代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标准答案为“③新诗中的‘爱国诗’ 所表达的国家观念是一个现代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
    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
    在考场阅读题中,常常会有根据某一文段进行解答的试题。解答这一类的试题,常常需要我们对整个文段 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进行解题是极为重要的。如 果一个文段有比较明确的中心句,就一定要认真分析中心句的内容要素,分析它与整个文段的逻辑关系,有了 这一个文段分析的坚实基础,再来解答针对该文段所设计的题目,又有何难可言呢?
    如:1993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所选的“创造思考教学”一文后面的第四题: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 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点。
    再读文章的第二段可以看出,该段后半部分是要求打标点符号,而前半部分是引用以及引用的强调,后半 部分是分析。文段的中心句在哪里?文段第一句“指出”,文段第二句“强调”,文段第三句“因此”而进行 分析,根据这一逻辑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文段的第二句为中心句:“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的 双重力量是并存的”。它揭示了本文段论述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根据“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 潜能都解放出来”一语,可以概括出答案的第一点“①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培养创造能力”。根据中心句后 的“因此”的内容,即“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一句,就可以概括出答案的第二点, 即“②当前存在着扼制创造力的因素”。
    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度判断解题
    有的题目,要求我们就某一文段的内容进行解答的题目,往往可以根据中心句所涉及到的以及相关的方面 进行解答。
    如:1988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所选的“红山文化”一文后面的第二题中的第二小题:
    第四段主要说明了:
    A.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古文化的结合。
    B.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
    C.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结合的地点、时间。
    D.近年来后期红山文化的考古发现。
    通读文章的第四文段,比较容易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即为第一句“华山脚下的玫瑰与燕山以北的龙在桑乾 河上游(河北、山西北部)对接”。第二句讲结合的证据,第三句具体地讲发现了的证据四种,第四句讲这些 证据的摆放以及这样摆放所呈现的价值。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度所做的逐句分析,再来节缩四个选择项的内容 ,即分别为结合、结合的证据、结合的时间地点、红山考古发现,这样一比较,自然就不难看出,正确的选择 项应该为B, 即本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以龙和花(华)为标志的两种不同文化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