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语言基础知识与应用(4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6分)
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注音或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揣度(duó) 风驰电掣(chè) 甘败下风(认输) 学而不厌(满足)
B、荼(tú)毒 杳(yǎo)无消息 并行不悖(冲突) 春和景明(日光)
C、蹊跷(xī) 戊(wù)戌(xū)变法 恃才放旷(依仗) 陟罚臧否(善)
D、踉(liàng)跄 衣衫褴褛 (lǚ) 感慨良深(很) 礼尚往来(尚且)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B、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擦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框骗,却看看他们的筋骨和脊梁。
D、《枫桥夜泊》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溶的夜泊图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使用短信投票的方式,选手们经过激烈的比拼。8月26日,颇受关注的2005年“超女”年度冠军总决赛降下帷幕,偃旗息鼓。
B、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C、马的头部比例整齐,这使马有了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它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D、他讲起课来绘声绘色,很受学生欢迎。
4、请选出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B.从知识分子到平民百姓,从网上舆论到止书大人,人们在追问是什么让一个善良的人惨死他乡?
C.如果台湾问题朝灾难性的方向继续发展,中国在内政外交上长期遵循的原则——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原则可能被打破。
D.她因为要备课,先到办公室去了,说一会儿再来“过关”。
5、办公室里,一位平时只知抹口红的女秘书,将一份打好的错漏百出的文件给将军。将军说:“小姐,我知道我曾经吩咐这是一份绝密文件,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你竟如此认真,居然瞧也不瞧,闭着眼睛把它打了出来。”
将军的意思是说: (3分)
6、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感悟用一句话简要表述出来。(3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答:
7、、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自流;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稠;
珍惜阅读, ;
珍惜阅读, ;
8、下面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组图,请根据例句任选其它三个中的一个吉祥物写一段解说词。(3分)(友情提醒:晶晶是黑色,来自森林;迎迎是黄色,来自大地;妮妮是绿色,来自天空。)
例句1:我是福娃——贝贝。我是“鱼” 和 “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 “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是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的象征。
例句2:我是福娃——欢欢。我有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我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我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性格外向奔放,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9、、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游记的一个部分,其中画线处有三句存在语病。请填出该句的序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或提出修改意见)(3分)
坐了两个多钟头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了慕田峪长城脚下。望着那长长的阶梯,还没有开始攀登,许多同学就不禁吸起冷气来。我的腿脚也开始不听使唤并酸胀起来了,但我决不能放弃,我下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随着人流向上攀登。
啊,到了,我们到长城了!我已能清楚地看到长城蜿蜒起伏在崇山峻岭之间,像一条卧伏的巨龙,正欲腾飞。这不禁使我想到,它们说明多少劳动人民的血和汗啊!
我继续向上攀登,经过近两小时的努力,我终于到了慕田峪长城的最高峰。放眼四望,山峦层层叠叠,满目都是连绵起伏,遍地青草树木,真是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啊,我爱你,长城,我们的中国龙!
(1)词语秩序颠倒的是 句,应该改为: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是 句,应该改为:
(3)句子成分残缺的是 句,应该改为:
(二)古诗文积累(14分)
10、古诗文默写(12分)(每空1分)
(1)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望天门山》)
(2) ,思而不学则怠。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一段文字,写了一年四季山间景色的变化,请你依次写出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 , 。
(5)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
(6)王老师退休后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员,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所描写的那样: , 。
(7)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