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2 23:20:0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中学化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首要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可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成分,跟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关联。
  通过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和改革,我对当前化学教学中以下三方面的不足:(1)实验课型单一;(2)实验结构体系陈旧;(3)缺乏对学生化学实验心理的诱导。做了一些改进尝试。
  一、推陈出新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一般化学实验课型比较单一,仍以传统课型为主:先由老师讲述实验目的、内容,而后学生根据实验手册操作观察,最后教师小结。这种课型步子小,学生顺着做很容易,对中下生比较合适,但中层和中层以上的学生感到过简过易,没有什么滋味,不利发挥思维和动手的主动性,兴趣不大,效益不大。所以有必要自创新课型。
  对于实验课新课型,我认为要以“三有利”为原则:有利于实践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的心理活动,有利于贯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比如实验课“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可在上新课时按内容将它分散下放为学生实验,然后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大理石与同浓度稀硫酸反应情况,以此加深理解理想药品的设计;给学生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漏斗、长颈漏斗、导管、水槽等仪器,由学生自己组装实验,再分析讨论,找到制气装置的选择原则,并学会仪器装备的关键点,这将有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最后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碱面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推测鸡蛋壳或水壶中水垢的成分。
  二、调整实验结构体系
  现行中学化学实验结构体系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组成,两者实验项目个数比约为3:1左右,这一体系由来已久,可能是教纲教材照顾全国大范围的师资、学生和实验水平的实际,但这一体系对重点中学来说已感不足。不足点有二,一是作为实验科学,无论是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的内容(项目)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二是验证实验居多,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索、设计等能力方面严重不足。也就是说,这种体系离给学生在当今社会生活、学习和今后工作所必需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和可能对原实验结构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调整的重点是增加项目提高层次。增加项目对演示实验而言在于开发对教学而言十分必要而一般学校限于条件未能开设的项目;对学生实验而言是将部分低难度低显示性、仪器药品不难配备的演示实验经适当改造,“下放”为学生实验,另外开发结合当代生活、生产的实验。提高实验层次的要点是改造部分验证性实验成探索性实验,开发习题实验和设计实验。在高中实验教学中适当引入当今生产、科研和高校已广泛使用的自动仪器,向中学化学实验注入现代因子和现代气息,对扩大学生视野,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不无益处。
必须指出,实验结构体系的调整必须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因而必然牵涉到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因此要配套调整,精功研究,精心设计,反复试验。
  三、研究和培养学生喜爱实验的健康心理
  学生化学实验心理的研究可以研究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这一心理因素着手。根据我的观察,一个喜爱化学实验操作(动手)的学生必然喜爱化学实验,而喜爱化学实验的学生,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也高,其化学科整体学习成绩必然较好或很好。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的原动力,也是学习心理因素中最具潜质最可宝贵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喜爱实验爱动手操作的学生,往往具有不计较实验室内充满难闻气味、制取气体有毒会损害健康、腐蚀性药品和明火可能造成对人体伤害的“献身精神”;面对诸如药品失效、浓度不准、仪器不灵活、数量不足、不配套等因实验准备不足造成多次失败的挫折不灰心,不屈不挠。这就是兴趣的力量体现。反之,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环境不良,尤其是通风条件不良,实验药品仪器准备的不足,以及缺少对学生进行学习优秀化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情绪情感教育和诱导,回使学生产生厌恶化学实验、害怕化学实验的不健康的实验心理。从此,我们不难体会到,研究和培养学生喜爱化学实验的健康实验心理,除研究学生外,还要研究完善实验室环境建设,制定实验室准备工作细则及其检查办法等与形成学生健康实验心理相关的一些方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