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巴山夜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3 18:25:01  文章录入:巴山夜雨  责任编辑:蓝星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沱牌实验学校:吴桂英

信息素养是作为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被提到新《语文课程标准》上来的。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关系到培养何种人才的大事。小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信息意识的培养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使问题得到全面地、深入地解决。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观变革的根本变革,它不仅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方式、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同时为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在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包含着多种不同媒体。而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过程,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其吸纳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多媒体技术地利用,不仅可以在创设学习情景上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极大地提高其文化素养、信息素养。

2、语文教学要求广泛获取可能的各种信息、积淀文化但光靠阅读是不够的,而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极大,可以无限地拓展阅读及选择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这恰似赋予了语文学习所要求的广泛阅读与广泛涉猎,以更多的、更充分的选择自由,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方式与学习的时间把握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论,往往应当是各抒己见,各持一端,而这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受到诸多限制。而凭借网络手段则将大大突破限制。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如果在硬件上,能做到上课学生人手一机,那么,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交流的信息量将成倍增长。特别是教师自己也可以通过系统软件控制参与等手段,把握学生学习的状态,从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此,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不仅带来了包括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诸多变革,同时更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和更广阔的背景。

二、 加大语文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力度,开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渠道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进而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整体优化过程,也正是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大语文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力度,努力挖掘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渠道。

1、研建“资源库房”

学生的阅读量的多寡,往往决定了学生信息素养中文化素养的高低。而加大阅读量,并不等于让学生任意地去读书,读任意的书。特别是相对小学生来讲,如果仅让他们自由地去选择并获取信息,他们对优与劣、是与非的判断是非常难的。因此,我们应尝试进行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资源库”建设。

例如《长征》一课,就可以将与长征有关的人物故事设置为一个小的“资源库”。在这里,学生可以依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借助网上提供的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可以在激昂的乐曲声中诵读《长征》,可以通过视频观看有关长征的革命影片片段,毛泽东、老班长、小红军。。。。。。一个个鲜活的历史镜头、人物形象走近了学生,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染着学生。各种的信息在资源网站的精心组织下,分门别类地有系统有步骤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领着学生去获取,去辨析,去筛选,去组织。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时,这些信息又将由学生自主地整理、组织、转化成为有序的信息在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广泛地交流、研讨,表达、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2、课件的研究与创作

课件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的凸现、难点的突破,甚至可以起到带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作用。

例如在四年级《圆明圆的毁灭》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圆明圆》全景课件首先营造出探究的情境,利用引人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昔日圆明圆的美景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辉煌的建筑、奇异的珍宝、独特的布局,这些信息的显现,被动孩子们捕捉到。他们在自主获得的信息支持下,很投入地进行着新的信息获取、加工、重组,于是自觉与不自觉地进行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可见,课件不仅大大增加了信息量,而且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质量,让孩子们拥有了更丰富的信息素材。

3、开放网络课堂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还在于网络的快捷、无限性与有限的语文教学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当纸制的教材与以数字信号传输的相关内容相互补充时,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受到纸制教材的局限,学生产生了新的学习需求的时候,网络的无限性恰恰又可以补充这个不足。例如《向往奥运》一文,学生对巴塞罗那的奥运情景难以想象,如果仅凭借教材,或仅由教师不遗余力地介绍,肯定不能满足那么多不同需求孩子们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网址,让他们到因特网上去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还锻炼了孩子们独立尝试搜集、选择、获取信息的能力。当孩子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与他人共享时,为了让使之更清晰更系统,他们自觉地将信息进行分类、重组,加入到了更深层次的信息处理过程,也加入了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过程中。

信息技术与语文资源的整合,新的教学资源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新的课堂也一定会异彩缤纷。加大语文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努力开发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渠道,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的一代新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