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了孩子的生命更精彩 | |||
作者:内祥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4 10:21:4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让语文教育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讲,都必须重视语文课外阅读。 当然,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并非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抽象的文字符号化的世界中,而是在课外阅读中结合儿童自身的生活,在阅读中掌握阅读的技巧、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读出自我,走进生活。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于去年参与了江苏省“十五”重点课题,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建立了“亲近母语”多功能实验室。 二、实践与探索 (一)志存高远,更新观念 课外阅读追求的是什么?是因促进课内学习而产生的课堂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是,但又不仅仅是,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殊本领。在现代生活中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学会生活,成为有思想有灵性的社会人,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为了更新教师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我们通过家长会作了“课外阅读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半壁江山”的专题报告,并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共读”活动。聘请“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实验主持人徐冬梅老师面向全体老师作专题报告,还通过《小书虫报》开辟“专家回音”“导航台”等专栏,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断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 (二)选择精致的文化“点心”,创建缤纷的阅读乐园 建立多功能实验室,让精致的文化“点心”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是实验室的基础教材,此外,我们还增加了许多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拓展性读物,读物的筛选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可选面广。我们以儿童文学作品、名著、人物传记等为核心,兼选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其他优秀读物;二是注意有一定比例的经典之作。在选书的过程中,我们特地聘请了有相当阅读经验的、研究儿童文学的专家为我们推荐书目;第三是指导分层。考虑到读物的可读性,我们又把购进的图书按低、中、高年级进行横向分层,即分为不同年级段可读图书。同时还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作了纵向分层,即把学生应该读的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可以读、拓展读的书目作为紧密层读物。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我们还建设了“一部二区二角”的读书基地。一部,即“小书虫”俱乐部,这是学生读书会的最高一级组织活动的基地;二区,即建成“小书虫屋”,分低年级活动区和中高年级活动区;二角,即“班级读书角和家庭书角”。无论在家还是在校,缤纷的读书乐园无时不在吸引着孩子们。 (三)积极进行语文课程改革,让读书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 1.课外阅读有明确的目标 能阅读145万字以上的课外读物,总阅读时间达1100小时(每天半小时),拥有家庭个人图书角(藏书量100册),初步掌握默读、朗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诗文或精彩片断180篇。 2、课外阅读没有统一起点 1998年,我校率先面向一、二年级启动国家级课题“科学认读汉字,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研究,在省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0年,该项课题研究与“亲近母语”课题研究进行了很好的衔接,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课外阅读是没有统一点的,“先识字再阅读”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从低年级进校起 ,我们就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般采用教师读学生听的“听读”方式,到了一定的阶段,学生可以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阅读,我们称之为“伴读”,再过一段时间,学生可以独立地进行阅读,我们称之为“自读”,无论“听读”“伴读”,还是“自读”,我们做到因人而异,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3.课外阅读有自己的“位置” 阅读课第一次进了学生课表是在三年前,我们坚持做到五个“每”: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阅读课;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每天读半小时以上书报;每个学生成为班级读书会的会员;每学期参与“小书虫”奖学校特别奖的评定。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成了孩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们乐此不疲的读书劲头令人无比欣喜。 4.课外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的特别注意“乐读”氛围的创建,对于孩子读物的选择,读的结果,我们一开始比较宽容,只要读就行,等到学生渐渐形成读的兴趣,就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方法技巧上,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再次大量阅读,如此循环,学生阅读能力就会慢慢形成,读书成了孩子们一件快乐的事。 5.课外阅读活动五彩斑澜 (1)让我们一起做“小书虫”。学校组建了校级读书组织——小书虫俱乐部,下设记者部、推荐部、编辑部、宣传部等部门,每个年级成为俱乐部分部。为了让全校的孩子们都能加入俱乐部读书的行列,小书虫俱乐部的成员们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小书虫”五星奖评比活动等等。各分部设书友会,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走进《三字经》”“来自核潜艇的报告”“花之语”“与好书为伴”“文学与人生”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可喜的是,连平时不爱看书的同学也自愿加入了“小书虫”的行列。 (2)自采自编《小书虫报》。为了能让每一个“小书虫”有一个交流读书信息、读书体会的阵地,学校小书虫俱乐部自采自编了一份《小书虫报》月报,并发动每班俱乐部分部会员积极地投稿,使《小书虫报》真正成为爱读书人的报纸。 一位同学在来稿中写道:“《小书虫报》像一个个阶梯,使我一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小书虫报》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把芳香洒进我的心田……” 课外阅读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挑战,“与学生一同成长”成为教师工作的新的追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