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一年级《祝福》教案示例 |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4 17:33:1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 五四运动 1919年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什么?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6.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教案点评: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