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读《伊索寓言》 |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4 17:33:0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同学们小时候最爱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这些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或你产生哪些联想? 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钟书,他读了《伊索寓言》,借里面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化陈腐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 二、解题、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请同学们参看课后的插说内容(教师也可适当补充)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四、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课文开始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五、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质疑解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 2.“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是不是反语? 六、引导学生对九个故事进行研读、解决疑点。 1.学生读蝙蝠的故事,让学生研读后,说一说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下九个故事,研读的步骤同此)。 明确:原意是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附炎趋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 作者议论“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学生读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 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了作家与亲朋好友、批评家和学者的关系。请仔细分辨,这里的“蚂蚁”指什么?这里的“促织”指什么?(“蚂蚁”指写回忆怀念的亲朋好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促织”指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 3.学生读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贪婪和多疑。 作者议论“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用这个故事来比喻人照镜子。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坐得端、行得正的人,用不着旁人来指责;搞歪门邪道的人,就算是指责也无济于事) 4.学生读天文学家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结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议论“下去之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作者对“天文学家的故事”的体会是什么?(那些被迫下台的人最终还是想要上去为所欲为) 5.学生读乌鸦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 作者的议论:“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恼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句话讽刺的是什么人?(那些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却偏偏要找出理由为自己边界的人) 6.学生读牛跟蛙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牛有我这样大吗?”原意是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议论,“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讽刺那些本不如人,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是反语吗? 7.学生读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老婆子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原意是讽刺贪婪,讽刺急于求成。 作者议论,“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8.学生读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狐狸得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心存嫉妒,便说那成就并没什么了不起。 作者议论,“诉苦经可以免得别人来分甜头”。用意是什么? 9.学生读驴子跟狼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原意是赞扬驴的机智,讽刺恶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议论,“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七、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1.作者真的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现代儿童读物的”吗? 2.“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作者的观点恰恰相反,作者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与卢梭的看法针锋相对,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4.为什么在“我是相信进步的人”之后又连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八、在研读九个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把握中心思想。 九、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四。 示例: 我认为寓言可以让孩子们读。因为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把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教给孩子们,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孩子们读了寓言,会认识到人世间的喜悦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像寓言中讲述的那样,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们长大了就会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教案点评: 本单元以“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为教学重点。目的是培养、教会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已知的内容,要训练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并解决好这个疑问。 本文的语言相当含蓄、隐晦,钱钟书先生又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性的思考来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所以教师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应以深入探讨语言的含义为本,尽量引导、启发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当年社会上的某些人或发生的某些事来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前应布置好预习,扫除字词障碍,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好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探讨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或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或联系课文上下文等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