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示例2 |
作者:不详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4 17:32:4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案示例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词“朝、孰、诚、方、善、间”并背诵课文。 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独立理解文章的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刘禅要“开张圣听”,广开言路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来自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体会多方听取他人意见对自身成长的好处。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有问题提问。 注:讲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词“朝、孰、诚、方、善、间”用幻灯打出这些常用词在初中使用过的句子,并注明出处,让学生快速回答。 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本文写了几个人,人与人之是什么关系?写了几件事? 明确: 邹忌、邹忌的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齐王是国君,权力最大的人。邹忌是齐王的臣子。邹忌妻、妾、客都与邹忌有不同的关系。 四、再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邹忌长什么样?邹忌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是怎样回答他的?他相信了吗?他反思后得出什么结论? 2.邹忌怎样给齐王讲他的感受的?他如何向齐王进谏的? 补充: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从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3.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4.齐王纳谏后,收到什么效果? 明确:学生回答时要尽量用原文回答。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