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19 17:13:3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二、严密叙述推理,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a(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那么求a的平方根和计算 a(a>0)是否一回事? a2,|a|,( a )2之间有何关系?如果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脉络,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如:OB,OC是∠AOD内的两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几个角?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然后才是确定角的总个数。首先从射线OA数起,射线OA与其它三条射线可以构成三个角,再从射线OB数和其它两条射线可构成两个角……这样有序的数,便不重不漏,正确地得出角的总个数。掌握了这个顺序性后,再把问题加深,如∠AOD内有7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在∠AOD内部有n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顺序性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例如:解方程(1997-x)2+(x-1996)2=1如果按常规解法去括号、化简整理,难以奏效,但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1997与1996的差恰好为1,把方程右边的1化成1997-1996并配以-x+x则可迎刃而解。原方程可化为(1997-x)2+(x-1996)2=[(1997x)+(x-1996)]2化简整理得2(1997-x)(x-1996)=0解得x1=1997,x2=1996.又如已知正数a,b,c,d满足a2+b2=c2,a2=c a2-d2,求证:ab=cd.这是一道代数题,定向思维认为,代数问题只能用代数方法去解。恰好相反,有些问题用代数方法困难重重,而构造符合题设条件的几何图形,用几何方法却相当简便。证明:根据题设作Rt△ABC,使∠C=90°,BC=a,AC=b, 四、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 3x-y-1=0 3x+y-5=0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