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小语教学案例分析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434 更新时间:2005/8/8 23:31:3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案例一:让师生珍视鲜活的课程资源 杭州市余杭区云会小学 计建华 教学片断: 师:(饱含深情状)三峡,一个神奇的名字;三峡,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人说,三峡是一首激越的中国古典诗;三峡是一幅鲜活的百里山水画!(学生们听得十分入神)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呀!我们不仅读课文要记,听人讲话也要记,这也是学语文呀。想知道有谁找过三峡是哪三峡? 感悟课程: 思考一:课程资源不断开发才能鲜活 思考二:学生也要改变课程观 从课堂上看,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精彩的开场白,就是语文教材。老师入情入境地说,学生认认真真地听,实则不然,他们都是无意识地在听,而没有进行高效的“有意注意”。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听于永正老师上课,到现在什么都忘了,唯独一句话还留心底:“读书要记!”在此,我想大声疾呼:我们的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不仅听老师讲话,还要听同学发言,并且培养认真记的好习惯!这样,课堂中师生“生活的交往和生命的对话”才能发挥更大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感悟大语文,体验更广意义上的课程,这项鲜活的课程资源才不会白白浪费!从本质上说,“大语文教学观”就是一种新课程观的先驱。“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者是明智的,狭义的语文教学导致冶标不冶本。语文课程的外延要拓展,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语文,更重要的还应该引导学生课外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的课本再也不能是课程的代名词了,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方能显示语文的恢宏本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