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你欢迎校长书记走进你的课堂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41:3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你欢迎校长书记走进你的课堂吗?

校长书记进课堂“三忌”“三要”

教育管理者有意识的获取教学信息的方法是课堂观察,观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调查研究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在交流的过程中,或彰显教师优秀的课堂教学实践,或指陈课堂教学中值得商榷的环节,通过交流,指导教师的教学,渗透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也是对教师触动和鞭策,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负面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本文侧重谈管理者进课堂的“三忌”和“三要”。
一忌管理者不懂装懂。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才,对有些科不是很清楚,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不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情况,又不懂装懂,好为人师,以偏概全,甚至进行似是而非的教学评价,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不说,也损害了管理者自己的形象。如果这样,不进课堂也罢。
二忌管理者心存芥蒂。有时候管理者进课堂,不是为了研究教学,而是为了寻找教学者的课堂疏漏,带着有色眼镜走进课堂。许多时候是听人说某某备课不认真,有时候是有人投诉,作为管理者不应该首先就相信,应带着公平公正的平常心态走进课堂。如果课堂评价明显是先入为主,心怀芥蒂,有失公允,这样的课堂观察不要也罢。
三忌管理者居高临下。走进课堂,客气的和任课老师招呼一声,也许效果要好的多。倘若以为自己是校长或书记,就堂而皇之的走进课堂,如入无人之境,这不但有失自己的身份,也对授课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假如是一位个性较强的教师,当堂请你出去,也很难说。因为从人的角度考虑,无论你是校长或书记,和教师一样都是平等的。
基于此,校长或书记进课堂,应该做到“三要”。
一要多肯定。教师的教学,一堂课下来,要找些问题出来,也许不是很难。难的是让教师接受并感激你的批评。充分发现教师授课当中的出色的地方,对于那些必需要指出的地方,还一种方式或委婉的商量的口气说出来,也许效果要好得多。
二要多研究。教育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专家型的,在课后的教学交流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让人信服的评价,如能切中肯綮,则会让人心服口服。不宜应付和随口乱说,应该体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并能居高屋之上而建瓴水,则善莫大焉。
三要看发展。一堂课的好坏,也许不是很关键,倘从发展的角度,从培养教师的角度去发现一些可以培养和塑造的教师,也许意义更大。如果教育管理者能够指明教师的教学长项,并积极鼓励教师在某一方面着重加强修养,确定教师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听课,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基于此,我主张校长书记进课堂。不能产生激励作用,却有内耗式的消损的为进课堂而进课堂,不进也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