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纠正非实验班学生家长不平衡心理的意义及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41:2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一、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课题
在不少重点学校,往往开设一些实验班,我们学校就是其中一个。在每个年级,都有一至两个班开展“现代小学数学”或“双语教学”实验,称之为实验班,而没有此等实验的班称之为非实验班。由于实验班具有教学容量大、程度深、超前性强等特点,因此,非实验班的学生家长很想自己小孩转到实验班。但编制、名额等条件所限,绝大多数家长都没办法实现,逐渐就产生了不平衡心理。
2000年10月,本校四年级的一个班,正在开家长会的个别家长就曾对本班不是实验班而闹起哄。
于是,本人在2000年11月对此班的56位家长进行一项调查,情况令人吃惊:当问到“你认为自己小孩在非实验班读书有前途吗?”时,有39位家长回答“没有”,占69.6%,说明大部分家长对小孩在非实验班的学习信心大受动摇。而“你希望自己小孩转到实验班吗?”一题中,有28人认为“很希望”,占50%,有18人认为“希望”,占32.1%,两者合共占82.1%,从中可看出,家长对转班是多么的渴望。至于曾经进行过或想过转班活动的家长,有49人,达87.5%。有75%的家长在小孩面前抱怨过读非实验班,达42人,而只有29人认为这种抱怨对小孩学习有影响,仅占51.8%,表明家长还没充分意识到这种抱怨行为的危害性。
从以上种种情况看出,对家长进行平衡心理的辅导已迫在眉睫。
二、纠正不平衡心理的意义
纠正非实验班学生家长不平衡心理,不仅对小孩,对家长本人,而且对整个教学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可以避免伤害小孩。
父母是小孩最信任的人,他们说的话、做的事直接影响着小孩的思想、言行,并且具有长久性、深刻性。如果连父母对非实验班失去了希望,整天抱怨,小孩还有信心去读好书吗?
小孩不应无辜的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拖累,他们应当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健康地成长,开心而勤奋地学习,纠正家长不平衡的心理势在必行。
2、可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读非实验班是不是一定就没有前途呢?那没有实验班的学校学生岂不全没出息?那些没读过实验班的先哲名人岂不是全不该出现?显然这是谬误!如果家长改正这种错误的看法,清醒地看到事在人为,自己与小孩积极主动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关键。
不平衡心理的矫正,使学生、家长摆脱困扰,看到希望,以一种乐观上进的精神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这意义不仅是在对非实验班与实验班的正确认识,而且可拓展到人生的每个方面。
3、可以保证有效进行教学活动。
一群已没有信心的学生专心听课吗?在不想听课的学生中,你好上课吗?或许有其它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他们的心结还没解开。解铃还需系铃人,家长正是这“系铃人”,只有将家长不正确的心态调整过来,小孩在他们的感染与教育下,自然逐渐改变态度,变成好学的孩子。这样一来,老师就可以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纠正不平衡心理的方法
为纠正非实验班学生家长的不平衡心理,本人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各种试验,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切实可行之法:
(一)罗列优缺法
利用开家长会或其它活动,将家长集中一起,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要求他们分别写出读非实验班的优点与缺点。这个写的过程,就是给家长们一个静静思考与默默发泄的机会。可不能看小这个过程,不少家长写完后都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惦量着该如何面对。
接着,将他们所列的优点全都收集起来,找一个机会,让一位有胆识,支持老师工作的家长自豪地读出来。要营造出一种振奋人心、自强不息的氛围。对自己找出的优点,许多家长都会认同;对别人找出的优点,许多家长都会惊讶。而这两者正是他们心灵的触动点,正是纠正他们不平衡心理的支撑点。
至于列出来的缺点,是家长不满的症结所在,是一笔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可以作为老师的研究方向。
(二)团体交谈法
交谈法是心理辅导上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通过交谈,互吐心声,将彼此的顾虑说出来,互相关注,互相开导,互相找出解决的办法。当然,交谈时要有正确而明确的目的,不能变成闲聊。
利用班队活动课,邀请家长或部分家长来参与,就“我是小孩的父母”、“非实验班,我们的骄傲”、“天生我孩必有用”等主题讨论活动,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小孩充分进行心灵的沟通,解开家长内心的结。
实践证明,这种交谈确实可以收到平衡情绪,解决问题的作用,而且能团结家长,为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助了一臂之力。
(三)角色互换法
此法主要有三种方式:1、家长之间角色互换。让非实验班的家长假想自己是实验班的家长,体会一下他们的苦恼:小孩学习压力大,多辛苦;万一跟不上,反而恰得其反;只不过暂时领先,到了中学都是一样的,有什么了不起!……2、家长与学生角色互换。假设自己是非实验班的学生,该会怎样想呢?或许是这样:自己在学校已给实验班的学生小看,到家里还要听爸爸、妈妈的叹气,多烦呀;既然爸爸、妈妈都认为在非实验班学习没希望,我还学它干吗?……3、家长与老师角色互换。如果让你来做非实验班的老师,你会怎样想?家长慢慢想想,肯定会说:“教到这样的班,真辛苦;家长怎么不谅解一下我们教师的苦衷与烦恼?……”
经过上面三种角色的互换,家长们自然而然地理解到各种角色的难言之隐,难做之处,深深觉得自己这种不满确实不应该,也没必要。
(四)榜样示范法
这是增强非实验班家长信心的重要一个环节,是他们赖以信任非实验班的基础,是他们改变观念的转折点,是他们带领小孩不断前进的恒动力。
任课老师要根据班中实际,用心去组织每一个团体竞赛项目,用心去挖掘各种类型的学习尖子,力争树立榜样。例如,经过努力,在半年多时间内,此班多次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曾嘉嘉同学获得年级语文知识竞赛第3名,李莉同学更是在《深圳青少年报》上连续发表3篇文章,并获得深圳市罗湖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享誉全校。
如此一来,家长也为之动容,发自内心的觉得非实验班也是出人才的地方。
(五)家访攻坚法
个别家长如果经过多种方法辅导,仍不能改变想法,这时,“家访”应当是一个攻坚的好办法。在这个班中,就有这么几个家长,他们羡慕实验班的思想根深蒂固,一时难以动摇。于是,通过多次家访,从理义上进行说服,从情义上进行感动,终于将他们不平衡的心理纠正过来。
四、纠正不平衡心理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辅导,这个非实验班的学生家长绝大部分都扭转了不平衡的心理。
用2000年11月的心理调查表,在2001年4月重新进行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认为小孩在非实验班读书没前途的家长只有2人,仅占3.6%;还希望小孩转班的家长也大大减少,仅有5人,才占8.9%;而在小孩面前抱怨的,竟然降到了0人,真是出乎意料,也令人喜出望外。
总之,这次纠正非实验班学生家长的不平衡心理的实验是成功的,它不仅对同类型的班级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同类型心理现象的矫正也有借鉴作用。

英文题目:Rectification of the children’s Parents’ Unbalanced Mentality in Unexperimental Class 
作者:陈国胜 Guosheng Chen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竹小学(518003)
Cuizhu Primary School Luohu District Shen Zhen Guang Dong Province (518003)
电话:(0755)5528916-8805

注:本文的文摘在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届全国心理学术会议中,作为全国小学界唯一独立作者身份创作的论文,被刊登在《第九届全国心理学术会议文摘选集》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