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节开心的语文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37:3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2004年9月15日   星期三    晴
         一节开心的语文课
   今天的语文课又上得非常开心。教学内容是《积累`运用一》的“读读背背”。这是五幅对联,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背就行了,但是我想,这是多么好的教学资源呀,一定要好好利用一下。
   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读对联,在读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主动问我“畦、韭、闼”这三个字怎么读。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随口就告诉他们了,因为他们勤学好问嘛!但是今天,我不想这么轻易地就告诉他们,因为我刚才来上课之前,也因为拿不准“闼”字的读音而自己主动地查了字典。而孩子们呢?为什么不主动地动动手呢?得“治治”他们。于是,我笑而不答。等到检查读的时候,不少学生把这三个字读成了“wa、fei、da”,我有点失望,但没表现出来。我说:“我跟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将近二十年没见面了,我也有个不认识的字,大家说,我是不是应该打个电话去问问她呀!”学生们都笑了,说:“不用。”我说:“那怎么办啊?将来有一天,我不在你们身边了,你们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了,怎么办?”学生似乎有点明白了,说:“查字典。”我说:“是呀,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去请教这位无声的老师呢?”这时他们才完全明白过来,开始动手,查出了这三个字的正确读音。我说:“这是你们自己查出来的,印象肯定特别深,假如我告诉你们了,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又忘了,对吧,幸亏我没告诉你们,谢谢我吧!”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又笑了。
   然后就是背对联了。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还是理解以后再记忆呢?我选择了后者。我这样说:“请大家再读读这五幅对联,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学生又开始读了,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了,帅佳宏同学先说的,他说他喜欢头一幅: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原因是,“图画”和“文章”都是他喜欢的。哦,他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我问:“还有谁也喜欢这幅对联呀?有没有不同的理由?”罗东旭同学站起来了,他说他也喜欢这幅对联,因为他觉得这幅对联对得好,我请他说具体些,他说:“‘无’对‘有’,‘水’对‘山’,‘文章’对‘图画’。”这时,其他同学马上开窍了,帮他说:“‘不’对‘皆’。”看来学生真的可以自己弄明白啊,只要你肯放手。然后我简单地讲了讲这幅对联的意境,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来表达。这下,他们的兴趣更高了,我说:“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学学后面的几幅吧。”于是他们不仅自己大体了解了对联字面的意思,知道了每幅对联对得很工整,更是对每幅对联的意境朦朦胧胧地感悟了一点,我想,能感悟出一点就行啊,慢慢来。于是,师生互对,同桌互对,男女生互对,不一会儿,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干什么呢?我看他们兴致这么高,就说:“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鼓励一下你们,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听我这么一说,好多学生高兴得恨不得站到桌子上去。于是,等他们都静下来后,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丁香花的故事,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因为里面有幅对联。学生们个个听得两眼放光,我把故事中的上联板书在黑板上: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他们跃跃欲试,竟然对出了下联:丁香花,一朵,两朵,三朵。我鼓励了他们,但告诉他们,后面对得有些不妥,重复了。看他们那么急于知道,我告诉他们,这不仅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千古绝对。这么一说,我一边板书下联,一边让他们自己分析,“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原来这两幅对联里面还蕴藏着字谜,他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我又趁机给他们出了幅上联,请他们对: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马上就有学生举手站起来对出来了: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大家哄堂大笑,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让她告诉其他同学她是怎么对出来的,她说是听《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说的,我马上对其他同学说:“看,生活处处皆学问,你们以后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从电视里学语文。”
   接下来,我又给他们出了几个上联,让他们记下来,回去自己想办法对对,并且说:“你们也可以搜集一些来,考考杨老师啊!”他们连声说:“好啊,好啊!”欣然接受了任务。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随口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学语文好不好玩呀?”没想到他们扯开嗓子,异口同声地叫道:“好——玩!”我开心地走了。

   补记:课上完以后,我回到办公室,跟其他老师交流了一下,问她们是怎么教这个内容的,她们说就让学生自己读了读,会背就行了。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她们,并在心里窃喜,也许她们没像我这么开心吧!真好玩啊!
   只不过稍稍费了点心思,合理利用了一下教材资源,就收到了这样大的喜悦,何乐而不为呢?新课程提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立体地评价语文课,假如仅仅让学生读了读,背了背,教学任务是完成了,知识也学会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展示了思维过程,培养了学习能力;是否会得到这么愉悦的情感体验呢?是否会认识到,语文课也是可以这么开心,从而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培育出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看来,稍稍费一点点心思,就能得到许许多多享受,这真的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啊,下次还得这样用心。

附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教科书  第九册语文
 积累`运用一
读读背背
 有山皆图画  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佛脚清泉  飘飘飘飘  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  冒冒冒冒  冒出一串珍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