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没有语文的语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35:3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如果给学生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说说什么是语文?大概所有的孩子会异口同声地说:语文课本就是语文!我们今天暂且不讨论语文的严格定义,单从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语文的学习。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学习语文就是听老师讲课文,分析段落,解决中心思想……如此种种。就是现在倘若我说课文可以少讲,有些甚至不讲,多让孩子走出课堂,相信说不定那位知名的教授专家会出来批判我,脱离了课本哪行?这些年来我们吃课本的亏还少吗?天天围着课本转,结果如何呢?答案大家是清楚的。
从英语的学习中我们或许能知道点什么,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哑巴英语,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太过于注重文法,而忽视了它的工具性的另一面。我们的语文是不是也是过于分析课文,导致了孩子没有兴趣,到了高中毕业还写不出象样的作文,谁的悲哀?是教师的悲哀。记得一次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出国留学的小伙子到了美国,教师第一堂课要考作文。作文收上来,教授吃了一惊,小伙子的作文不管是从文法还是措辞上,都超出他人许多,教授问你怎么这么厉害呀?小伙子说,我得益于背诵,我把新概念英语第3册全背过了,教授说你背背看,小伙子从头到尾一篇不落。200多篇课文全背过了。教授说,这样的学生我头一次见。如果还停留在原始的分析研究上,会怎样?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我觉得语文应越来越没有“语文味”。
1,走出课堂,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学习语文离了课本行吗?行!!上街捉一次错别字比你在作业本上给他改5遍强的多;听专家或名人或者你学校里的校长的一场报告,可能比你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思想说教要好的多;带孩子去田野,孩子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小溪……我们为什么不去相信孩子,总是怕他学不到东西?放开你的手吧,把课堂搬到教室外边,你会发现学习原来很奇妙……
2,书海遨游,给孩子一双结实的桨
课本是一种教育孩子学习的工具,就是说孩子学课本就是为了从你手中得到那双划船的桨。课堂怎么学?就是传授给孩子方法,叫他知道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因为他一辈子不可能只会学习课本。工具不是唯一的,我可以选择!我可以自己编撰学生的课外读物,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选择学生能读的,搬到课堂上来,有什么不妥?学习课本,我跟学生说语文这样这样,如果你不给他一点锻炼的机会,就是锻炼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怎样。每学期孩子学习完了课本,你给他布置10本世界名著。读书的孩子或许他不是考的最好的学生,但是他是有潜力的学生。
3,组织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
问问我们自己,哪些东西是你自己闭门造车得来的?如果没有演讲比赛,至今你可能还不会写演讲稿;如果没有大赛,你的语文课可能还上得没有现在好……活动中,有规则,孩子才会学会遵守;活动中,需要合作,孩子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世间一切,哪里离得了活动?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组织辩论,孩子会知道以理服人;组织诗词朗诵,孩子会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所有的一切,当我们脱离了语文来看语文的时候,语文已超出我们的想象。
4,自己动手,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能不能编属于自己的作文选?能不能全班续写一部小说?能不能让学生自己组织阅读考级?……回答是肯定的!鼓励孩子做自己以前认为做不成的事,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就会勇往直前,不怕失败,会有更大的目标。让孩子放心去飞,去品尝劳动的酸甜苦辣,那样他们才会丰富,才会发展!在这些过程里,孩子学习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这难道不是语文学习??

世界就是这样的,它有许多存在的形式。心里没有了语文,你就会发现语文存在的形式不是单一的了,它是丰富的,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打破传统重新给语文教学定位,走过去,是另外一个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