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综合实践活动点滴随想》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26:0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学习。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我校作为省级实验小学,去年便率先进行了细致的探索。 本学期伊始,小组成员便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科课程中提炼出了“风筝”这一研究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共定了四次活动:《放风筝》、《走进风筝世界》、《我的小风筝》、《做风筝》。这四次活动操作和实施的难度呈递增趋势。在此我主要谈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上好启动课,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值春光明媚,我问孩子,你们有什么愿望么?他们顿时兴奋起来,有孩子提议放风筝,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自己会放,有的说自己家里有风筝,说干就干,很快,我们便定了放风筝的时间,周四下午的第一课,我带领学生去操场放风筝,这一放,各种事件纷至沓来,有的孩子愁眉苦脸不敢放,有的孩子放了一会风筝便断了线,这下,学生的问题就如连珠炮一般迸发出来,“为什么我的风筝放不上天?风筝是谁发明的?我想制作一个风筝,怎么做?”时机成熟,教师引入“风筝”这个课题。 二、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学生要从网上搜索有关风筝的资料,就必须先要教给他们如何在网上“搜索”的方法,从找到搜索引擎,到输入关键词,很多学生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有关风筝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又要教她们如何从风筝的文化、类别、制作方法等几个方面将资料分类保存。到图书馆又要教给她们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并要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整理。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尝试后的反思 毕竟是尝试阶段,我们还有较多的“败笔”。比如: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带着目的去评,比如说我上的一堂设计风筝的课,学生对于风筝的色彩图案很感兴趣,评议时焦点集中在此处。但是忽略了风筝要能飞上天,它的造型十分重要,对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过来。 当然由这堂课派生出来的学生对于色彩,造型等方面的浓厚兴趣,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提升,都会使他们收益匪浅,并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