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理解单元插图用 好单元插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0:25:0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理解单元插图用 好单元插图
 

 

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心学校  傅结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在每组单元前用一个页码的版面安排导语,并都配有体现专题内容的单元插图。这一编排设计实在让笔者心动。那么作为一线教师,作为教材的践行者,如何理解单元插图,用好单元插图呢?

一、读懂单元插图

综观整册单元插图,我们可以悟到单元插图的设置紧扣单元专题,是要让学生读导语时,能凭借单元插图,把握单元专题的要旨。八组单元插图依次是: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单元插图与导语“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相衬托,体现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情景,同学们有的参与体育活动,如踢足球、赛跑、跳绳、踢毽子,有的把采集的植物标本仙人掌种在盆里带到学校来,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讨论交流,远处还有一座天文馆……

第二单元“名人故事”,单元插图画了9位古今中外名人,如牛顿(后·左一)英国天文学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鲁迅(中·左二)中国文学家;爱迪生(后·左二)英国发明家,发明了电灯;李四光(中·右一)中国地质学家;居里夫人(后·右一)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发现了镭;伽利略(前·左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凡高(前·左二)意大利画家;爱因斯坦(前·右一)德国物理学家等,这些人物与导语“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相吻合。

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单元插图设置的是秋天的景色,画面向学生展示的是天高云淡,大雁往南飞,树叶黄了、稻谷成熟了,菊花开了等体现秋天景色特点的景物,让学生看到秋天“缤纷的色彩”。

第四单元“细心观察”,单元插图画了几个学生在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有的学生在观察蜘蛛结网,边观察边记录,有的学生正在用放大镜观察花果,有的学生正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此外还画了小鸟、蜜蜂、甲虫,还有牵牛花等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草树木。所有这些既暗示了观察的方法,又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可以观察的事物是很多很多的。

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单元插图前面是秦始皇兵马俑,中间是秦汉时期的宫殿和敦煌壁画,上面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篆字,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河山”,蔚蓝的天空与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相配套,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与富饶。

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单元插图上同学们围在一起,由一个“0”引发思考,同学们想到了盘子、牙杯、汉堡包;想到了地球仪、足球、篮球;想到了太阳、向日葵、蒲公英、熊猫等,为同学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提供了由此及彼的联想触发点。

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单元插图体现了运动场上同学们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情景:喝彩加油的,计时的,递送毛巾的,递送饮料的等,具体表明了“爱是什么”。

以上单元插图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单元专题内容,把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衔接起来,体现了教材的双重使用价值。

二、用好单元插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作为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资源,它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并努力去开发。

1.借助图读懂导语,明确单元学习专题。

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的目标,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借助单元插图读懂导语,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单元学习专题,知道单元学习内容。如第一单元的单元插图反映了儿童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而后阅读导语,这样学生更为容易理解“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就会知道,生活、学习在学校中,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科技馆里,在少年宫里,在小河边,在树林中,在草地上,在爬山途中……

2.借助图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巩固课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这些练习,标志着学生是不是完全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教学中,凭借单元插图有利于促进练习达成度的提高。如第四组课文《花钟》一课安排了“我也想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我要观察其他事物,还想写观察日记”。观察什么?可引导学生回顾单元插图的内容,学生通过读图就可以明白观察的事物可以是一种动物,如蜘蛛、蚂蚁、蜜蜂、小鸟;可以是一种植物,如大树、野花、小草;可以是蓝天、白云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开去,努力拓宽观察的对象、场所,这样把单元插图的阅读与课后练习的完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完成课后练习。

3.借助单元插图为教学口语交际、习作做准备。

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出话题,学生才能乐于表达、勤于动笔,谈实践的感受,与实践的内容。而单元插图的内容在这一方面有很好的启迪、铺垫作用。因此教学中,可借助单元插图辅助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如教学第四单元“观察中的发现”(口语交际)、“写一则观察日记”(习作),可在读导语、读单元插图时,要求学生要像画面上的学生一样热爱小动物、植物,去观察它、了解它,有意识地把读单元插图与“口语交际”“习作”联系在一起。可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内容,知道观察要细心、耐心,要想方设法把“我”与事物的距离拉近些,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还要勤于记录。

4.借助单元插图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单元插图这一课堂教学资源,把课外学习资源引进到课本中,把课本上已知的知识和课外未知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我们认识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如学习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时,可先让学生开展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再联系该单元的背景图,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让学生把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中华的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悠久深厚,而家乡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是笔者阅读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单元插图后的感受和想法,至于单元插图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利用的资源,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