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4 23:55:4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 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二)主要框架 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 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研究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四: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1、 负责人:王晓君 2、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一(5)班、一(6)班、一(7)班、二(3)班、三(1)~(5)班、四(1)班、五(1)班、六(3)班。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8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1月到2006年11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第三阶段: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课题论文集 (2) 课题优秀课堂实录 (3) 学生体验性学习成果展示 (4)课题汇报材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顾问:汪晓铅钱锡铭 许红琴 王正强 王晓春 组长:全柳芳 副组长:陆丽琴叶天荣 组员:高叶芳施彩萍 杨闻艳 毛华芬 俞云芳 瞿 燕 龚秋燕 苏咏梅 王晓君 仲怡新 金虹霞
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课题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