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册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教案示例之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23:43:5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的: 一 指导学生领会情节的典型性对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有着决定性作用。 二 使学生理解语言精练是古诗词精髓所在。 三 增强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 学习这篇文章在要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应着重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前预习上下功夫,使学生先通读全课,领会主要意思后,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问题,结合原词中的一首(或一些语句)自己进行评析。用作者的理论、观点,谈自己的看法(或者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通过这种活动锻练学生,提高其鉴赏力和辨析能力。 二 安排一教时。 教学要点: 简介课文作者,导入课文,展开讨论,根据讨论情况得出结论,(对暂不能取得一致见解的问题,留下共识即可)。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对于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已经自己在课前反复阅读过了,但是可能由于大家手头缺乏必要的资料,对作者了解还不够多。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以利了解。 朱光潜先生(1897—1986)是一位把毕生精力用于美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尤其是朱先生后期的一些论著,如《美学拾穗集》、《谈美书简》、《艺文杂谈》等,是其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闪射着朱先生美学思想光芒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观点在第一段中照示的非常清楚。经过学习虽然我们可能没全面领会其深刻含义,但是运用其基本观点,解决我们对古诗词鉴赏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应当是可行的。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谈一下。 二 课堂发言、讨论: 根据发言情况,可掌握在5—7人之间的重点发言。约占25—30分钟。 掌握发言、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及时诱导,所论内容不可离题太远,但应掌握不要打击学生积极性,使之有言则发。 2 不怕有争论,要鼓励争论,争论时不要怕离题,教师穿插评论,引导要及时。 3 遇冷场时,要能提出问题,引导发言,讨论。 三 总结发言: 要点: 1 每个发言者对所涉及的诗词作品都认真研读过,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观点,不论从何种角度评析,多数能自圆其说。 2 能运用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或部分观点)展开评析。 3 有些人的观点尽管不同于朱先生,但是也有自己的论据,能讲清道理。 4 大家经过准备的发言本身就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它证明经过学习这篇文章,大家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 作业: 每人写一篇总结“谈古诗词鉴赏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对所列问题,应有所论证。 五 课前布置课堂讨论的提示 对课文内容的提示和相关问题的提示: (1)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谈写作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分析了白居易的两首词。 第三部分(第四、五段)分析了辛弃疾的两首词。 第四部分(第六、七段)总结了全文。 (2) “知人论世”是进行阅读与鉴赏的基础。应注意体会这点。 (3) “情景交融”是作者分析古诗词中发现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应在分析“情景交融”中抓住典型情节和语言精练的问题。 (4) 选择的古诗词应是简短的(如绝句、律诗或小令)典范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