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刚上班,就有两个学生站在办公桌前等我。看他们一付可怜兮兮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是做错事了。经过询问,了解了事情的大略。原来这两位在校午休的学生,午休时不守规矩,跟隔壁班的一位男生玩闹,别人不玩了,他们就去拍门,却不料将门上的玻璃拍烂了。两人自知难逃责任,就只好乖乖等着老师的批评。 批评自然是免不了的了。但批评之后,我自己也想,这种类型的批评他们受得多了,似乎早已有了免疫力,每次做错事之后,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做一番思想方面的检讨,态度上的表示,再在家长那里避重就轻地附和一番,就可安全过关了。事后,错误照犯。 这时候,我想起了我们老家在训练狗猫不随地大便的一种做法,那就是抓住肇事者,将它的灵敏的鼻子凑到它的贵便前,让它闻个够,然后它就记住这个教训了。这种做法我没验证过,但这个理倒有点意思。 “好吧,批评过了,我们就想法子怎样对这件事负责吧,”我对两个学生说,“谁负责将这块玻璃安上去呢?”两个学生想了好一会,一个学生表示要请家长搞。我对学生说,那玻璃是家长打破的么?学生楞了一下,终于明白我的意思,再次表示说是自己打破的,自己去找人补上。我说那钱谁出呀,学生说用自己的钱,两人平分。第二天是星期六,我便让他们自己去找木工,并再次提示他们,要自己去找,不能依靠家长。(当时正有一个木工帮我搞装修,但我想让学生自己去找,更能体会做错事的臭味。) 星期天他们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找了一整天,但找不到木工。我想,可以适可而止了,便告诉他们那个帮我装修的木工的电话号码,让他们找他帮忙。 星期一回到校里,两个学生大老远地就向我汇报说,隔壁班的那快玻璃已焕然一新了。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里面已没有羞愧的东西了。自己洒下的污点自己擦去,他们有资格无愧。我微笑着向他们伸出大拇指。 实际上这样的事,在两年前也曾发生过。那时也是几名午休生,在课堂里追逐打闹,不料一个不小心,将讲台打穿了个巴掌大的洞。面对着几个噤若寒蝉的学生,我压住自己的怒火,让他们分清每个人应负的责任,给他们两天时间自己解决。也是星期一,我回到学校,打破讲台的那个学生告诉我,他已找人重新换了一块木皮,费用是一百块,他自己出五十,其他有份参与的同学分担另外五十。 那一次事后,我专门就此事开了个班会。因是两个不同的班,同样,这次事后,我也开了类似的班会。主题就一个,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现在想来,与其简单地批评学生,与其责备学生无责任心,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味犯错的后果。只有让他们在事实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危害与损失,自己并因这种危害与损失而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他们或许才会体会到犯错的苦涩,从而反省自身的行为,并从而产生对责任感的再认知。 吃一堑长一智,是因为人们肯为自己的吃一堑买单。要是我们不让自己的学生或子女去为那一堑负责,那一智是很难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