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探索课题管理新思路 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21:06:3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 1995秋季,我县慈学校率先进行课题研究。至1999年秋季,课题研究已在我县慈山学校和城区的几所小学开展。为了鼓励各校认真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效,我们在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下,在上级教研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把课题管理作为教研室的一个工作重点,鼓励县直小学、中心学校用课题研究带动和促进日常教研工作。课题由学校提出,方案由学校组织实施,教研室着重起管理、指导的作用,借以培养学校自身的教研能力。以后随着校本教研的逐步明朗化,我们的实践也就更加自觉。现在,教研室管理的县级语文课题有7个,此外,我们把市级以上的语文课题也纳入教研室的协助管理的范围,其中市级7个,省级4个,国家级2个。 一、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问题是课题研究的灵魂。问题也是课题管理的灵魂。要抓住力求解决教学中的疑惑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重大问题的课题进行管理。如,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感受,习作教学中的自由表达的指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等,都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立足解决这类问题的课题,在立项时,我们优先给予考虑,有的还作为重点管理的课题。 二、责任意识 1、参与、指导、推广 在课题管理中,我们给教研室自己的定位是“参与实验、专业支持、成果推广”。参与实验,就是要参与开题的准备,方案的落实,实验因子的控制;专业支持,既要有理论的指导,还要有操作层面的建议;成果推广,就是对课题实验的成果(包括阶段性的成果),有普遍意义的,要以某种形式加以推广。如,实小的“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科学评价”,教研室参加了立项的论证,实验方案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对小学生课堂语文学习如何评价,期末考试如何改革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实验的阶段成果的总结,也给予有效的指导。 2、丰富底蕴 教研室的责任意识包括每个教研员要丰富底蕴,一是精神底蕴,要有奉献精神,甘当人梯;二是文化底蕴,包括丰富语文知识、提升语感和熟悉教学理论,三是方法论底蕴,要努力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方法等。几年来,全体教研员都有一种紧迫感,大家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努力钻研,在课题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广大老师的好评。 三、人才意识 课题研究的目的,既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培育老师的教科研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发现、培养有教研潜力的老师作为课题管理的重要任务。首先是要善于发现,我们从教研会上老师的发言,从教师竞赛时的表现,从平时的交谈去发现有教研能力的老师。我们更看重的是老师的潜在资质,而不是已经取得的成果。如老师的知识面,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对有教研潜力的老师,我们一是压担子,给予锻炼的机会;二是给予具体指导,如介绍教研经验,推荐书籍,交流心得等;对于课题研究或论文写作尚未入门的老师,我们甚至帮忙列出提纲,引领他们入门。如,三实小的课题实验方案,就是在教研室的帮助下写成的,由于质量较高,被《中小学教材教学》选用。对有教研潜力的老师,我们还给他们创造扩大视野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几年来,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热点座谈会”,具体做法是,先定座谈会的主题,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1世纪如何当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等,指定2-3位研究比较深入的老师,就近年报刊有关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做个综述,然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座谈会上,我们鼓励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我们的扶持下,一批新人迅速成长,成果跌出。 四、规范意识 课题管理,包括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前期管理要着重从立项到开题的管理,中期侧重从理论到实践的管理,后期侧重从过程到结果的管理。 1、从立项到开题 立项论证指的是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主要对课题选题以及研究目标、对象、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如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是否清晰等。开题论证,就是要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和课题实施计划的落实,在课题被批准后,研究开始前,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设计进行的论证活动,如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具体,研究方法步骤是否可行,是否具有落实的操作性。我们既重视立项的指导,也重视开题的指导。如“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科学评价”,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何划分子课题,是使实验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因此我们和实小一起探讨了子课题的划分和各子课题协同攻关的方案。事实证明,开题论证的工作能使课题实验能顺利的开展。 2、从理论到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的指导,实验结果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强调在实验中要做到理论不走样,措施要落实。如,三实小的“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实验的基本措施有四条,一是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而是引导学生开放心态,丰富积累,包括生活积累与文化、语言积累的指导;三是尊重个性,改进教学,包括破范文式指导,讲评课与指导课的功能分开,倡导写两记(日记和读书笔记),四是改革作文评价,包括要从三个维度评价,建立作文档案,引导自评等。我们每次到三实小,都从上述几个方面检查,随堂听课,重点也是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如何体现,指导课与讲评课的特点是否能比较充分体现,学生的积累是否有所增加等,保证实验不走样。 3、从过程到结果 从过程到结果,要做好实验原始材料的保管和归类工作。如,“小学生语文能力科学评价”实验中的学生的自评、他评、家长的评价,老师的反思,优秀的案例等,都要求能很好的保管。这些过程性的材料是做好实验总结的重要依据,有了这些材料的支撑,实验总结才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实验结果才有说服力。 五、精品意识 树立精品意识,是提升校本研究质量的有效切入点,是我们课题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的思想是:“不求人无,但求我新;人新我实,人实我深。”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精品意识,研究力求实在,思考力求深入,既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为被更多老师的借鉴。如,“期末考试评价”是实小“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科学评价”重要的子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在课标颁布后,语文期末试卷如何体现三个维度,考试内容如何确定等,实小经过研究,认为书面考试以考查知识与能力为主,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从试题内容的人文性体现,更主要的是用评语给予描述;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也是这样,一是试题的设计要能适当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多的也还是有评语给予描述。至于流行与期末试卷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活动”五大板块,实小经过研究,认为根据课标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应在情境中进行,因此不宜用书面考查的形式,适宜在平时考察,用评语的形式给予描述;综合活动重在过程,通过活动掌握知识,不是其主要目的,因此,对综合活动也不宜用书面的形式给予考查,而在于平时的观察。林润生老师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撰写的《培育语文素养,促进主动发展——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与考试建议》一文,充分利用了实小的研究成果。文章发表后,成为不少学校毕业复习和考试的重要参考,有的甚至成为重要依据。又如三实小的《指导学生自由习作》课题实验方案中把“日记、读书笔记”做为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参加实验老师也发表了这方面实验成果的文章。课标的修改,在习作教学建议中也补上了“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这样的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三实小的实验所采取的措施,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回顾几年来我县小学语文课题管理工作,我们以培育老师可持续发展的教研能力为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城区各所小学都已具独立组织课题研究的能力,同时,课题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能,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在去年春季,我们以“同题教学”的形式专题研究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就是同一篇课文,由两所学校的老师分别来上,把各自的对精读课与略读课的研究成果通过做课来体现。比如实小和三实小分别上《桃花心木》,实小老师用的是“循序教学法”,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意义;三实小的老师用的是“重点突破法”,抓住全文的中心词“不确定”展开,体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文本与生活经验的结合。两种教法,各有千秋,前者注重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教学法的改进,体现百年老校的教学底蕴,学生学得扎实;后者更多运用了新课程理念,教学富有新意。这种专题教研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各校的研究的积极性,还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各校的校本教研能力,大家还可从不同风格的课中相互得到启发。在形成教学智慧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老师勤于总结,近几年来,我县每年都有100多篇的教育教学论文在CN教学刊物上发表。当然,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有的老师不是在实实在在的做实验,而是急于出成果,把假想做为结论。今后的课题管理,我们既要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又要坚决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使课题研究能更健康更理性地开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