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由捡拾纸屑想到的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21:03:4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由捡拾纸屑想到的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给孩子成长留下充分的空间
   

    垃圾,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校园垃圾多数是纸屑和果皮。在校园管理中,垃圾处理是一件日常工作。这项工作大多由学生来完成。而一所学校良好的卫生环境,主要不是靠谁来清理,更重要的是要靠学生们平时自主地保持!
    在值周工作时,我们每周都要派一班学生来捡拾操场的垃圾,每一天都将操场捡拾得干干净净。可是,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操场上为什么每天仍旧存在那么多的垃圾呢?追根溯源,深入思考,问题便不攻自破--垃圾是人为制造的。所以,要想解决垃圾问题,就要就要先解决思想根子问题,先解决人的行为习惯问题。每一名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是完善,都能够在走路时主动捡起身边的垃圾,我想校园环境不愁改善!我也坚信校园将成为美丽清洁的校园。
    理想总是美好的!当我们的理想走入实践中时,就并不那么简单了。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个深入人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艰辛的。
    许多人都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行动教育学生。我也很坚信这句话。所以,我每当看到纸屑果皮的时候,我便主动捡起来。可是,一段时间的尝试,让我感到诧异。我收到的成效并不大。许多学生见到我捡垃圾,并不在意。有时候,反倒看热闹。这不由得让我深思了许久。
    记得我在担任班主任那段时间。我可以说是"以身示范"的典范!许多事情,我都是主动带头去做。比如,值日时,我看学生不爱劳动,我便主动拿起笤帚和学生一起干;扫雪时,我也拿着锹镐撒开膀子干……意图使学生在我的感召下主动劳动,热爱劳动。那个时候似乎也是如此。学生并不能在我的感染下发自心底的热爱劳动。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无数个"为什么"一直困扰着我。终于,我在思想的历史长河中,寻到了答案。
还记得卢勤老师的一句话。"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告诉他'我能行!'"细一捉摸,真是这样的!从前,我只片面地理解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是穿衣戴帽、吃饭学习。哪是呀!今天再去咀嚼这句话: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捡拾垃圾,让孩子自己去值日,让孩子自己去扫雪,让他们自己用行动去体验自己应该感受到的一份责任与义务,才是这句话的真谛!这些时候,我们不能心疼孩子,我们也不要过分的"施舍榜样",因为,这样做,只会剥夺孩子对于"社会责任"的体验,更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长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的"无能"!我们无意识间也形成了一种包办代替的思想。学生做不好了,就自己去做,这样不仅没有锻炼孩子,反而发展了孩子的弱势。
    这哪是一位有责任教师的做法呀!想到这,我便捋顺了自己的教育思路。我觉得,我应该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就是,捡拾垃圾这些小事他们可以做,就要自己来完成。可能这样做,一开始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他们可能会误认为老师都不愿意做的事情让我们去做。这个时候,我就要告诉他们:"这些事情,老师在你们这么大时,也是自己做的。但是现在,是你们在成长,如果老是都替你做了,别人都夸奖我,你们还会得到锻炼么?你还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么?"寓情于理,去打动学生,教给学生值日的方法,教给他们成长的方法,会比我们所谓的"示范"代替他们做事情有更深远的意义!
    所以,我倡导,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的成长留下充分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