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0 1:33:0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同时,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又很强、有点枯燥,理解上较困难。教师在教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这也是一个难点。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此问题是第一框的起点,也是一个重点。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关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领会了宪法内容的特殊性,知道了宪法在内容规定方面与普通法律不同时,才能进一步、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问题。
教法建议 2、在讲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时,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既可借助教材中设置的一些小栏目——名言与法律体系金字塔,也可在讲解时,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采用“排座位”的小游戏(可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为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规排位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 第八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学生活动: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注:教师在上课前下发事先印好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 学生结合表演及手中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总结出如下内容: 一、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1、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 (2)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规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 学生活动:看图:教材中的“法律体系金字塔”;查阅宪法、刑法、兵役法、环境保护法等的相关条款。 学生归纳: 依据宪法第 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依据宪法第 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依据宪法第 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 得出结论: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 其原因是: (1)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 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马克思的话“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再次体会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师设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宪法规定着我们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应该如何保证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呢?如果朝令夕改,又会怎么样?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宪法中有关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规定。) 归纳出: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板书) 学生归纳: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活动:阅读手中的宪法资料后,归纳: 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阐述了宪法的特征,明确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开始逐步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