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0 0:53:5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教学设计方案1 [新课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关资料] 展示资料:(投影)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通过数据,能够让学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出示资料]“我国资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小结]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即: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请大家对比一下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三国在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异?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略 对比之后,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从分析中找到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问题:利用不尽合理 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并能认识到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板书: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大国——总量大 2.人均资源不足 3.开发利用不合理 二、对现状的认识 此文章共有2页 第 1 2 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