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22:45:1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 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页图29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作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气成分示意图简单明了,水在人体中的存在示意图生动形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图对比性强,木材结构示意图变小为大,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一幅幅插图无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五、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钢铁冶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我国古代冶铁图,介绍我国的钢铁史。我们伟大祖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冶炼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国1980-1992年钢产量示意图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1992年的钢产量已达到8000万吨,1994年已突破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的钢铁大国。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但是,教师应当指出,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的钢铁产量还是甚感不足,借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 我国化学家的爱国事例举不胜举。教材中刊印了著名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教师要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之情,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努力学习本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