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
作者:殷丽明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22:43:1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浅谈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就基础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通过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师是创新教育环境的营造者,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来说,其创新精神是受鼓励还是受压抑,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观念,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所以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行为的基础,不同的教育观念所引发的教育行为及其后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作指导,即使有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要实施创新教育也只是空谈。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物理教育中出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与经济、科技发展相脱节的现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分数而不是为了人,忽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教师为了考试教实验,学生为实验而实验,出现你做我看,你讲我听,你写我记的现象,学生畏手畏脚,不敢也不会动手实验。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及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思想。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物理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发展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能力放在首位,才会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克服那种重讲授、轻实验的思想。实验是创新的关键,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曾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再培养只会背实验而无实际操作能力的高分低能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实现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的目标。 (二)物理教师应具备创造性品质。 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广博的物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探索研究现代物理教育理论、把握教学规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物理教学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具有较熟练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改进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完善的能力及不断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的养成。我们物理教师必须克服只注重学生的物理学习结果,而轻视物理学习过程;只重视习题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成长;只着眼于学生当前的成长,而忽视学生终身的发展等现象,要用新世纪创新教育的观点,积极构建适应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努力探索,开拓进取。 (三)物理教师应该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 1、物理教师要有较强的物理实验能力。 要在物理教学中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使学生能规范、熟练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并具有喜欢做物理实验、敢于进行实验探索的精神,而这一切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物理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在上课前对将要进行的实验作严密的检查、精妙的设计以防止在教学中出现疏漏,同时还要能镇静自若地处理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实验失败时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如果教师做演示时错误百出,手忙脚乱,既不能给学生以应有的示范性,还会导致学生怕做物理实验。同时,物理教师还要能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传授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明确目标,掌握观察的一般程序?怎样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如何使自己的观察重点突出并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周密性和选择性?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还要能准确地教给学生使用仪器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物理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随着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学科教学的整体化,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物理教师既要熟悉大量的物理与交通、与自然、与军事、与医学、与生活、与天文等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又要通晓地理、数学、生物、化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例如解释大气压与季节、气候变化的关系,就必须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物理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使教育一改各科封闭的局面,充分体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特性,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取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此外,物理教师还应该了解和把握物理学科在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后转换成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开阔视野,更新思维。无庸讳言,由于要保持现行教材的相对稳定性,所以有些教材内容比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教师必须经常关心网络、新闻报刊的新信息,对教科书的内容做些更新、添补,不断完善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 3、物理教师要具有电化教学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变革,仅用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的时代已经结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它要求现代教师要具有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应的熟练操作、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一个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快而多地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把静止的物体动态化,微观的现象宏观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本节的教学难点,课本对这个问题仅有简单的一小段叙述,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展示其微观图景,将肉眼看不到的微观机理变成荧光屏上的宏观现象,学生在荧光屏上看到了导体中的大量电荷是怎样自由移动的,通电后,这些电荷又是怎样发生定向移动的。这些直观、形象、色彩丰富的动态画面,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在其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再去理解抽象、枯燥的这段文字时就感到容易多了,使教学难点顺利地被突破了。所以教师作为科学发展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尽快掌握以电化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具备运用新教学手段的能力,才能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4、物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裂变、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渗透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弘大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价值。新的教育观要求每一个教师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再把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学科为基础,能够把自己日常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又用之指导实践,探索出物理学科中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比如:谈“平衡力的应用”、“实验教学体会”、“物理学法指导”等。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丰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学者型教师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这样的教师已不再是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而是既能照亮别人又能丰富自己的火炬了。这是每位教师应当追求的境界,也是每个教师应当具有的风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