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看到,现阶段的美术教育,有许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较注重技巧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学习被动,造成呆板、缺乏新意的学习模式。而新的教材(第一册),经过我一个学期的实践与探索,发现它有几个新的优势。 1、 新教材的创新意识强 2、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生活 3、新教材培养学生个性多样化。 所谓的新教材的创新意识强,我认为它不仅是指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上,而且在施教环境也敢于突破,如新教材为使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交流,它可以摆脱座位的固定,桌椅的界限,置身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使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更敏锐,交流更主动了。其二,教材的内容贴近生活,过去学生学习美术为纯粹画而画,由于缺乏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他们没能主动观察、感受生活,造成创新意识差、相象贫乏的的结果。而现在不同了,新教材突出生活化、实用性,强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所学点缀、美化生活。因此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其三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多样化,强调以人为本,由于新教材克服已往单纯以学技法为重点的教法,而改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尝试的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际操作、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乐于积极地去探求新知,因此,学生个性得以尊重,自然乐学,真正做到玩中学,乐中悟,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大胆探索,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折纸飞机"一课。我就结合体育课竞赛方法,将静态的学习变为动态的求知,学生因"动"而提高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尤其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兴趣高,参与活动积极性也就强,为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在教学目标上,我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如有的学生制作的飞机并不是很美,但他能掌握好制作技巧,他们的飞机能飞得高,飞得远,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我就将它定为其中一个方案------比远(比飞机飞行),其它还有比装饰美观的,有比外形新颖的。由于设计目标合理,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在这些不同方案比试中,他们得到老师不同的鼓励与赞许,也许正因为今天的肯定,未来他们可能就成为真正的设计师。又如一年级"办年货"一课,它的内容贴近生活,怎样将美术与生活有机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与创作。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内容首先创设一种过年气氛,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去办年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具,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年货",如有的学生学剪纸花,有的画贺年卡、有的则利用自己的文具经过包装后当礼物。然后,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口才,推销或购买"年货",课堂的场面热热闹闹,孩子们都兴奋地沉醉在创作之中,他们有的追求制作出精美的年货,有的展示自己良好的口才,我想他们在利用不同手段来表现美的同时,也学会了生活。所以,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提出:"学生学得好不好,关键是老师教得好不好,其他的问题都是次要的,都是一种借口。"这种讲法,也有它的一定道理,但决不完全准确。要使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大范围地革新,最大的关系就是教学时教师所采用的教材。(当然, 在这也不排除教师的自身素质等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师授课的基本方法、思路以及要求是与使用教材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方案密不可分的。如美术这门学科,即便是具有高水准的、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凭借自己的理解,也很难把六年中数学十二册里每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为具有趣味性的、探索性的,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相象能力、形象思维、创新能力起到培养作用的内容而新教材在保证基本规定同时,给予教师极大的教学空间。通过制定导向性的内容标准,提出一些具体活动建议,让教师在具体实施上,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新性。可以说,新教材的实施,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不仅是一条路,而是多条通往罗马的大道。。 正像美国的哈里.根所说:"雕塑家们是在工作室、演员是在剧场里、舞蹈家们是在芭蕾舞剧团里学习他们的艺术, 艺术家们都是通过实践学习他们的艺术而不是通过研究理论或掌握辅助技能来学习艺术。 教学工作室里的教师亦应如此,他们应通过教学生和被教师教,来学会体现他们的艺术。 "而新教材为展示创新性的"教"与"学"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