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几减7·教案七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6 22:45:4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10几减7·教案七 [教学内容] 学习十几减7。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7的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用加算减。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为新课做铺垫。 (1)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11-8= 14-8= 7+3= 8+ 5= 9+ 9= 14-8= 17-9= 18-8= 10-7= 16-9= 8 +7= 13-9= (2)说说( )里应填几。 7+( )=11 7+( )=13 7+( )=12 7+( )=15 7+( )=16 7+( )=14 2.运用迁移试做悟法。 (1)出示例1:整体图一次呈现,让学生通过口述说明图意。 口述图意:有12个圆,去掉7个,还剩几个圆? 在大家相互说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12-7=5,再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①用破10法:把12分成10和2,10减7等于3,3再加2等于5,所以12减7等于5。 ②用加算减: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 (2)出示例2:口述想过程,即说清算理。 11-7=□15-7=□ 口述过程:11减7等于几?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11减7等于4。或者口述:11减7等于几?把11分成10和1,10减7等于3,3加1等于4,所以11减7等于4。 即: 15减7的口述方法同上,仍然可以用破10法或用加算减的方法去口述思考过程,学生认为哪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 (3)出示例3:14-7=□16-7=□13-7=□ 在计算例3时,教师不再提示,让学生通过想一想口述过程来思考计算的结果。只要求说得数不要求说过程。或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 3.质疑调节练习提高。 (1)7+5= 7+7= 7+8= 7+9= 12-7= 14-7= 15-7= 16-7= (订正:12、14、15、16、5、7、8、9) (2)7+□=11 7+□=13 7+□=16 11-7=□13-7=□16-7=□ (订正:4、6、9、4、6、9) (3) (订正:、5、、7、、8) (4)11-7= 13-7= 15-7= 17-7= 12-7= 14-7= 16-7= 18-7= (订正:4、6、8、10、5、7、9、11) (5)在○里填上“>、<或=”。 12-7○5 11-7○2 13-7○9 14-7○10 16-7○7 15-7○8 (订正:=、>、<、<、>、=) (6)看图列式计算 □○□=□ □○□=□ □○□=□ □○=□ (订正:16-7=10 6+3=9 7+5=12 10-4=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