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左、右
|
课型
|
新授
|
共1节
|
第1节
|
教师
|
王莉萍
|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重点难点
|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
教学用具
|
课件或挂图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意图
|
时间
|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
老师小结:
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象这样的好朋友吗?
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究新知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2.做一做。
|
学生做拍手游戏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
学生边指边说。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
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例1
|
10
10
|
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顺序就不同。
4.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教学例2)
(1)伸出你的右手,与你的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2)通过游戏巩固认识。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
5.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定了一些规则
|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
《2》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
如: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人,从后往前数你是第( )人。
《3》“做一做”的第2题
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
感知个体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感知群体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深入感知左右
通过游戏巩固认识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意图
|
时间
|
其中按照左右制定规则的事情也有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老似乎可以根据教材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中的下面两幅图,适时介绍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使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是车辆靠左行,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3)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大家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边走,按次序地走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2.练习一的第2题。
(四)思维训练
请你来做裁判:在拔河比赛中红方14人,蓝方10人
|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
上下楼梯靠右边行
车辆行人靠右边行
乘电梯(滚梯)时靠右边站
左边是紧急通道。
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
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怎样分配人数?(从红方调2人给蓝方,或从红方调走4人,保证双方人数相等)
|
进一步巩固理解左右的概念理解右边行的礼仪
注意文明礼仪的渗透,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左右问题。
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数、序数等内容的训练
|
10
10
|
板
书
设
计
|
左、右
|
追
记
|
|
作
业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