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jú 1、出示词语:橘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shào 出示:刘少奇。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刘少奇的?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第4小节) 出示: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刘少奇是个好孩子,那刘少奇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刘少奇却从来不摘。是橘子不可爱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讨论,交流) (1)黄澄澄。这是橘子的颜色。(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句式练习: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刘少奇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了吗?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出示: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注意语气) 六、复习巩固。 1、因为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惹: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 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板书设计: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004-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