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学时数:2课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20:08:0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过查询到的资料,更多地了解燕子。 教学设计: 一、学生板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优美的字迹,体会做教师的骄傲。) 1、对于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自由提问) 2、师生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梳理后的问题请学生写于板侧。(梳理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过于简单的问题去掉,把暂时弄不懂的按老师意图排列。这样,学生自己的问题会激发自身的关注,以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 3、交流关于查询到的燕子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4、鼓励学生在听完交流的基础上,自己说说燕子的样子。(由具体的了解到概括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对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法的关注。) 二、初读课文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 2、小声地读课文,再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默读课文,把自己不大懂的地方画下来,再想一想。 (这样反复读课文的目的是打好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课文,感受语言,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4、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脱离开书,学生自由谈,检验学生读书的质量。学生说出自己读懂的即可,老师要鼓励学生谈认识,谈观点,多少、长短不限。) 三、自学、合作 1、对于课文自己都能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学,后寻找合作伙伴讨论。 (1)有能力自学生字。认识生字,拼读正确,组词扩词,并提出形近字。 (2)有能力解决书中不太理解的词语。查找工具书,字典,把不理解的词语做出合理的注释,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得有感情,并体会为什么会喜欢它,怎样才能读好它。 (4)有能力把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讲清楚,初步理解作者的思路。 (重视自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解决大量的问题。自学要有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小组的同学再进行交流,相互弥补自学中的遗漏,这样的合作,会给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带来解放。) 2、汇报自学所得。按照字、词、句、段的顺序展开汇报,组内同学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边听边记,适时把自己的 想法和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找出学习中的闪光点,提出思考过程中的遗漏之处。评价的同时,注意指导。) 四、总结 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练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