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燕子过海(第二课时)
作者:浙江省椒…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53:2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艰辛的句子。培养爱护益鸟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了解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叙述方法。
  3.能按指定的句式补充句子,初步学会把句子写具体;能把主语相同的三个句子并成一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燕子过海的艰辛和不怕艰辛的句子。
教学难点
  比较“燕子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燕子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14课(燕子过海)。
  二、复习。
  1.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什么?(课文主要讲燕子过太平洋的艰辛)
  2.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读书姿势。
  三、交代学习目标。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着重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理解描写燕子过海的艰辛和不怕艰辛的句子。
  2.能说说第三自然段连句成段的方法。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c(出示小黑板)
  1.标出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2.用“______”-酗“_______”划出描写燕子过海的艰辛的句子o
  (二)理解第一 句。
  1.我们来比较三组句子。比较句子怎么比较呢?先读读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什么地方不同,再想想上下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打出投影;比较句子,说说每一组上下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 燕子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b.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
  c. 燕子停在早板上休息。
    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齐读第一组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不同之处,并说说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下一句加上了“太”,写出了燕子疲倦的程度,突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②让学生用a组句子的比较方法比较b、c两组上下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b组上一句用了“飞”,下一句用了“落”。 “落”写出了燕子已没有力气飞行,突出了燕子过海的艰辛。c组上一句用了“停”,下一句用“伏”。“停”是用脚站着, “伏”是整个身子趴在甲板上,写出燕子浑身无力,反映了它过海的艰辛)
  2.把a、b、c三组中的下面三个句子并成一句话。
  (1)拿掉a、b、c三组每组的上面一句话,读三组中的下面三个句子。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b.燕子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
  c.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2)说说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什么,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这三个句子都是写燕子,围绕着“太疲倦”来写。)
  (3)像这样都是写同一种事物或人物,意思连贯的几句话,可以合成一句话。怎么合昵?(做练习,指一生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4)打出投影片讨论并订正。
  3.指导朗读句子,读好“太疲倦”、 ”落”、 “伏”几个词,读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三)理解第二句。
  1.过了一会儿,燕子又怎么样呢?第二句中哪些词语也写出了燕子过太平洋的艰辛?(展翅起飞、停止呼吸)
  2.“展翅起飞”不仅写出了燕子过太平洋的艰辛,而且还写出了什么?(还写出燕子不怕艰辛)
  3.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燕子不怕艰辛?(燕子看到它的同伴停止了呼吸,没有被吓倒,反而勇敢地层翅起飞,多么顽强哪)
  4.齐读第一、二句。
  5.读到这里,老师被燕子那种不怕艰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
  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燕子说些什么?
  (四)理解第三句。
  1.看投影填空。
  水手们用( )的目光,( )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 )的心情,把这些( )的燕子,( )放到大海的怀里。
  2.“崇敬”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崇敬”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出示:(崇敬)  的目光
      (  )  的目光
      (  )  的目光
  3.水手们崇敬燕子的什么?(不怕艰辛的顽强精神)
  你是从这一句话中的哪些词看出来的?(望着、轻轻)
  4.让我们和水手一样怀着对燕子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第三句话。
  5.这一句写什么?
  (五)说说第三自然段连句成段的方法。
  1.说说这一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连接起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找出这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过了一会儿)这一段是用“过了一会儿”这个表示时间的词,把上下句连接起来。
  五、学习第四段。
  我们都被燕子那种不怕艰辛的顽强精神深深感动了,而身临其境的水手们更感动,他们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同学们读第四段。
  1.思考这一段中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2.哪一句是结果,哪一句是原因?
  把“你可知道”换成“因为”来读读。
  3.这两句话都用了叹号,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求、感叹)齐读第四段。
  六、总结全文,渗透爱鸟教育。
  1.看板书说说燕子过海的艰辛。
  2.作者请我们不要伤害燕子,仅仅是由于它过海的艰辛的原因吗?
  3.打出投影:
  水手们请我们不要伤害燕子,是因为燕子是益鸟,是因为燕子过海____________,更因为崇敬燕子____________的精神。
  4.学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昵?
  七、配乐朗读。
  八、做《作业本》第二题,第五题。
[教案述评]
                     浙江省椒江区教委教研室 刘崇真
  卢富香老师是椒江区首届星级教师,她编写的教案获台州地区一等奖。
  《燕子过海》这篇课文记叙了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在海上不分昼夜飞行的情景,赞美了燕子不怕辛苦和艰难的精神。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地反映了燕子不怕艰辛的精神,是这课句段训练的重点。从救案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突出这个重点上驾驭教材的能力。
  首先,卢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把理解段落的内容置于理解全篇文章之中,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如:上课开始时,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什么,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向,让学生明白,学习自然段要联系全文中心意思,这样才能学得懂,理解得透彻。
  其次,通过词语、句子、句群的训练突出重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比较,教给方法,来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感受燕子过海是如何艰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再是重点训练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如第三段第一个长句中三个分句主要意思理解后,让学生说说都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继而引导学生合并成一句话,这里不但进行了“承前省”的复句训练,而且也渗透了概括几句话意思的方法》第三自然段三个长句子理解后,让学生说说第三自然段连句成段的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水到渠成了。在这里,卢老师也注意到本单元课与课之间训练重点的安排梯度,本课作为检测掌握的程度,十分恰当。
  本教案设计还有一大优点是文道结合得好。为什么要爱护;益鸟燕子?这个思想教育是在理解语盲文字基础上进行的。重点词、朗读训练、填空练习等无不做到有机渗透,步步深入,让学生从语盲文字中悟出道理,在朗读中产生敬佩之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护益鸟的思想感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