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三种不同类型的病句。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读背背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说话:简易洒水壶的发明。 8.学写毛笔字。 [训练重点] 1.汉字训练。 题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该项练习安排了12个常用词语,意在让学生借助简化字认识相应的繁体字,以便适应今后某些情况下的阅读需要。教学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认读简化字→ 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引导学生注意繁体字与简化字差异较大的部分) → 认读繁体字。教学时不要刻意去讲析繁体字的字形,更不能要求学生练写,只要学生能认读即可。 2.词句训练。 题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本题训练旨在:一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字序不同,有时词义不变化,而有时词义也会跟着变化;二是养成辨别词义、准确用词的习惯。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的两个词,边读边想,说一说每个词是什么意思,再判断每组两个词意思是不是相同。对于每组词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去机械记忆。 题4:修改病句。 本题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修改指代不清、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的三种类型病句,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意思的能力。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毛病,独立修改后再交流,并说明修改的理由,以加深印象。教师不要讲述 过多的语法知识,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凭借语感进行修改。这些都是常见的病句类型,在学生弄懂的基础上,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病句,让学生修改,以强化所学的知识。 3.读背训练。 题5:熟记成语。 这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加语言积累,以便今后学习、运用。题中的12条成语都是和打仗有关的。每排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读后鼻音,朗读起来上口入耳,便于记忆。教学时,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大体弄懂 成语意思。尔后,再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会背。要注意的是教学时不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地说,对于这些成语的运用不作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一律会默写。 题6:读读背背。 本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主要是古代名人名言。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读读背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弄清重点字和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再指导学生说出每一句话的大概意思,然后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在熟 读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互背、小组互背、指名背诵等方式练习背诵。 4.说话训练。 题7:说话:简易洒水壶的发明 本题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抓住要点转述。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简单地说,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就是转述。转述时一是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内容的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然后,由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可以介绍两遍:第一遍介绍,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印象;第二遍介绍时,学生可以作一点记录,(记 要点:开始制作的洒水壶里的水不能自动洒出来;后来,受到了水的盐水瓶的启发,在自然老师的指导下,弄清了瓶内的水自动出来的原因,发明了简易洒水壶)接着,讨论记录的要点。可以织同桌或小组同学练习转述。听者可以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清楚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评议,最后,再指名转述,师生共同评议。 5.写字训练。 题1:用钢笔描红。本题旨在让学生继续练习钢笔行书字,要写得入体。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描红时要一边描一边想哪些字出现了连笔现象,如“履”、“用”等。 题8:学写毛笔字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 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 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 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 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 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