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秋游景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9:0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11、秋游景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冲",理解25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理解本课的主要写作特点,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7自然段。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在分段中能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作为分段标志,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教学难点:讨论分段和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累、冲";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

    2.能抓住地点变换的词语进行分段,理解第1段的主要内容。

    3.感受北京景山公园美丽的景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1 秋游景山

    (1)启发式谈话:同学们去过北京吗?是否游览过北京的景山公园?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

    (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景山公园,去领略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吧!

    (4)录音朗读,学生闭目欣赏。

    2.自学生字词,理清脉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学会本课12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新词。

    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字词效果。

    指名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质疑释疑。

    (3)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作者在景山游览了哪些地方,用"--"在文中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教师点拨:"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是作者登上万春亭所看到的北京城的景色,因此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3.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思考:在什么时间、地点,看到哪些景物?

    (1)联系上下文理解"红柱黄瓦""映衬""节日的礼花""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34题。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段,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齐声朗读第2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2.学习第2段,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1)自由读第2段,口头填空:

    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    )

     (2)投影,出示语段:

    果园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3)你从哪里感受到果园里果实累累?

    ""划出具体描写果实累累的句子。

    反复研读,体会感受到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

    (4)小结写法:这是一个总分段式。作者抓住果园里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来描绘出果实累累的迷人景色,并运用了比 喻、拟人的写作手法。

    (5)仿照第2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夏天果园里果实累累的景象"

    夏天果园里会有哪些水果?

    选择一种水果加以描述。(相互交流、评议、拓展思路)

    按总分段式写一个语段。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6(1)(2)题。

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段,并背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学习第3段。

    (1)轻声读第3段,思考:离开果园,"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举目眺望,又看到了什么?

    (1)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圈出方位词。

    (3)激发兴趣:北京城各个方位所展示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所喜爱的一个方位认真研读,感受它的自然美。

    (456自然段可根据学生的选读随机安排)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背诵第3段。

    (1)回顾第3段内容,完成(作业本)7题的"来到万春亭"

    (2)试背。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

    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6(1)(2)7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