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密林怪客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18:38:5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17 密林怪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埋伏""顺从"的近义词。 2.能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3.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一段,理解"深山密林、不翼而飞"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出示课题:17 密林怪客 什么是"密林"?(结合理解"深山密林、边防")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讨沦,归纳:①怪客是谁?②怪客是怎样被发现的?③怪客干了什么怪事?这件事的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识记字形。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1。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检查自学。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潜、侦、缩、蹿、 梭),记住字形,重点指导(缩、津、窜、逮)。 (1)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比一比,口头组词: 炊( ) 蹿( ) 帽( ) 驻( ) 潜( ) 吹( ) 窜( ) 冒( ) 住( ) 替( ) (4)质疑问难。(通过讨论筛选出重点研讨的问题)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按课后问题4的提示,给课文分段(交流反馈)。 6.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怪事发生在哪里?怪事怪在哪里? (2)讨论、交流。 ①怪事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密林深处的边防军驻地) ②怪事怪在哪里?(板书:接连几天、都、奇怪、不翼而飞。) 理解"不翼而飞" A 查字典理解"翼"的意思。 B 什么是"不翼而飞"?课文中是指什么? ③谁能读出奇怪的语气来?(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军驻地出现怪事。(板书:出现怪事)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第2-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等词语的竟思。 2.感受边防战土爱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潜伏、侦察、静悄悄、启明星、紧缩、左顾右盼、一拥而上、 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眼疾手快、温顺 (1)这件怪事到底是谁干的呢?这引起了边防战士的注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好吗? 1.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 (1)默读第二段,按照"潜伏侦察、发现怪客、围捕怪客"找到相应的自然段。 (2)研读"潜伏侦察"。 ①轻声读写战士们潜伏侦察的部分,划出说明战士们潜伏侦察非常艰苦的词句。 ②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环境恶劣,侦察的艰苦。 板书重点词语(戴防蚊帽、耐心等)。 ③朗读指导。 (3)研读"发现怪客"。 ①齐读第4自然段,抓住词语"紧缩",读好最后一句话,读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②默读第5自然段,圈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 ③讨论。 板书重点词语。(睁、左顾右盼、跳、一拥而上、掀开、抓着、抢着)· 联系上下理解"一拥而上、津津有味",动作理解"左顾右盼"。 引导学生了解竹架上的饭不见的原因。 (4)研读"围捕怪客"。 ①指名读,哪句话表现战士勇猛的样子?理解"一跃而起"。哪句话表现猴子机灵的样子?理解"穿梭"。 ②感情朗读。 (5)朗读课文第二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战士经过潜伏侦察,终于发现了怪客。板书:发现怪客。 3.学习第三段(第7-8自然段)。 (1)其他猴子跑了,可有一只小猴子却被战士逮住了。出示句子:"班长眼疾手快,一把把小猴子逮住了。"联系上下文说说"眼疾手快"的意思。 (2)默读第三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3)划出说明战士们精心喂养、护理小怪客的词句。 (4)读读议议,体会战士们对小猴子的爱护之情。 (5)除了喂养、护理小猴子,战土们对小猴于的爱护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出示句子:战土们理解小猴子的心情,把它送回了竹林。 "小猴子的心情"是指什么?战士们把小猴子送回竹林说明了什么? (6)齐读第三段,小结:战士们精心喂养小怪客,并把它送回竹林。板书:喂养怪客。 4.学习第四段(第9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当被送回竹林的猴子带着一大群猴子再次来"做客"时,战士们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中看出来? (2)出示句子:看到这情景,战土们乐得脸上像盛开的山茶花。 ①"这情景"是指什么? ②把什么比作了山茶花?说明了什么? (3)齐读第四段,小结,板书:引来怪客。 5.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我们要向边防军叔叔学习什么? 6.作业:完成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2.能根据提纲复述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让人看到隐藏起来。(潜伏) (2)为了弄清情况而活动。(侦察) (3)很快地跳跃起来。(一跃而起) (4)形容很有味道、很有趣味。(津津有味)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发展顺序写的? 板书:出现怪事--发现怪客--喂养怪客--引来怪客。 3.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清复述要点。 出现怪事: 地点 怪事 发现怪客: 侦察 怪客出现 喂养怪客: 喂养 护理 引来怪客: 感谢 还可以让学生在本子上根据上面的思路,分别摘录重点词句,帮助复述。 (2)自由准备(要求: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指名复述,评议(重点:过程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同桌互相说。 4.指导造句。 (1)用"思念"造句。 ①出示原句:小猴子是在想念妈妈、思念伙伴。 谁思念谁?为什么思念?思念的对象可以是值得敬仰而离别了的人,也可以是值得怀念而离别了的地方。 ②指名说,完成书面作业。 (2)用"津津有味"造句。 用同上方法指导,注意从"津津有味"的两种含义上去开拓学生的思路。(吃东西很有味道、很有趣味。)完成课堂作业。 5.补充句子。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说说补充部分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 6.作业。 (1)听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2。 |
![]() ![]() |